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将烛焰放在如图所示的a、b、c、d、e点,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1)在上述的几点钟,将烛焰放在e点时,光屏上不会出现烛焰的像.若将烛焰从e点向右稍作移动,所成像的大小将变小.
(2)若将烛焰从d点移到a点,则像的大小将变小.在a、b、c、d几点中,c点是成放大像和成缩小像的分界点.

分析 (1)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不能用光屏呈接;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减小;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凸透镜成像时,一倍焦距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解答 解:(1)凸透镜在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烛焰放在e点,像不会呈现在光屏上;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减小,故烛焰从e点向右稍作移动,所成像的大小将减小;
(2)烛焰从d点移到a点,物距增大,像减小,像变小.二倍焦距处的c点是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故答案为:(1)e;变小;(2)变小;c.

点评 掌握凸透镜的几种成像情况,凸透镜成实像的结论,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小文发现:生鸡蛋放入水中会下沉,鸡蛋的密度到底有多大呢?他来到实验室做实验.

(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观察到指针的偏转情况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左(选填“左”或“右”)调,使天平横梁平衡;他把鸡蛋放入天平左盘,正确操作后,天平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鸡蛋质量是57.2g,他又按图丙所示的方法测出了鸡蛋体积是52cm3,则鸡蛋的密度为1.1g/cm3
(2)小文回家后又想测熟鸡蛋的密度,他把熟鸡蛋放入水中发现它也下沉,于是他找来家中的一个柱形薄壁的透明杯子、小米、刻度尺、水盆和适量的水,进一步测出了熟鸡蛋的密度.请你帮他将后面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写出熟鸡蛋密度的表达式.
①向杯内倒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杯内水的高度为h1
②将鸡蛋浸没在杯内的水中,用刻度尺测出杯内水的高度为h2
③取出鸡蛋,将杯内水倒净并擦干,放入适量小米,其漂浮在水盆中如图丁(放小米的目的是使杯在水中不倾斜),用刻度尺测出杯底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3
④将熟鸡蛋放入杯内小米中,杯子仍竖直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测出杯底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4.熟鸡蛋的密度表达式为ρ=$\frac{{h}_{4}-{h}_{3}}{{h}_{2}-{h}_{1}}$×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50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 
(1)小明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的“30cm”刻度线处时,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小明再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15cm”刻度线处,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则应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
(3)小明继续实验,他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小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A和凸透镜B、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等器材,将平行光源、凸透镜、光屏靠在一起调节至同一水平高度.

(1)小华首先测量凸透镜A的焦距: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平行光光源发出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A上,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光斑最小,如图所示,凸透镜A的焦距f1=10.0cm;
(2)保持凸透镜A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选填“虚”或“实”),此成像特点常应用在幻灯机(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上;
(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华用焦距f 2为8cm的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将凸透镜B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若想在光屛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向左移动(选填“左”或“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之外,移动光屏找到像.若将蜡烛向凸透镜移动s1的距离(此时物距仍然大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重新找到像,光屏移动的距离为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光屏上的像变小
B.光屏远离透镜移动,且s2<s1
C.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光屏上的像变大
D.光屏靠近透镜移动,且s2=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宇同学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上如图所示:
(1)当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位置,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得到烛焰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2)若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完整的像(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3)小宇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像高与像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研究,他将5cm高的发光体作为光源进行实验.下表是小宇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物距u
(厘米)
像距v
(厘米)
物高l
(厘米)
像高h
(厘米)
像的性质
正立、倒立虚像、实像
1351452倒立实像
2301552.5
3202055
41530510
51260525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0.1m.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中的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以及成像情况,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物体通过同一凸透镜成像,当物距大于像距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中的像距和像高随物距的变化关系,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物体通过(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增大,像变大.
④进一步分析表中像高与物高以及像距与物距数据的比例关系,可得出结论: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的比值相等.
⑤若要继续探究凸透镜的所成实像的高度与凸透镜焦距的关系,小宇应该保证物高和物距相同,选择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来做该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8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4cm
B.只将凸透镜向左移的过程中,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C.如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不改变其他器件,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这时照相机的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1所示,该透镜焦距f=10.0cm.
(2)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放在如图2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系此实验现象可说明照相机(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3)实验过程中蜡烛变短,为了使像呈在光屏中央,应将透镜向下调(选填“上”或“下”).
(4)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若给透镜戴上一副近视眼镜,要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光屏应向远离(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控制条件
编号
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m)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A200.3
B200.7
C尼龙丝300.5
D400.5
E尼龙丝400.5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A和B两根琴弦(填写字母代号).
(2)如果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的关系,你认为应选编号为C和E两根琴弦.
(3)如果想探究发声的音调与材料的关系,应选编号为D和E两根琴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