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如图为甲乙两辆车在同一条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大
C.在20-30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大
D.在0-40s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分析 (1)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路程不相等,物体做变速运动,速度不断变化,分析图示其情景答题.
(2)(3)(4)比较甲乙两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判断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

解答 解:A、由图示可知,乙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200m、250m、300m、45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乙车的路程越来越大,故甲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示可知,在30~40s内,甲车的路程小于乙车的路程,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v=$\frac{s}{t}$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小.故B错误;
C、由图示可知,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300m,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v=$\frac{s}{t}$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D、由图示可知,在0~40s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200m,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v=$\frac{s}{t}$可知,其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判断车的速度变化、速度大小的比较等知识,掌握基础知识、由图示求出车的路程与对应的时间、应用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在图1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并完成如图2所示透镜的光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此实验从正、反两面探究声音传播需要的条件.
(1)在抽气的过程中,随着瓶内的空气逐渐减小,你听到的正在发声的音乐声音在逐渐变小;
(2)将空气放入瓶内,你听到的声音又将逐渐变大.就以上实验,可以从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推理,若瓶内被抽成真空,你将听不到(选填“听到”或“听不到”声音).由此可得到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片上常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使运输的食品降温、可防止食品变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两台电热器的额定电压分别为U1和U2,它们都正常工作时,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为I1和I2,已知U1=2U2,I2=3I1,若使这两台电热器产生的热量相同,则它们的通电时间之比t1:t2等于(  )
A.3:2B.2:9C.9:4D.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为4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图(a)连接完整.(要求:滑片向右移动时灯变暗)
(2)本实验的原理是P=UI.
(3)闭合开关,将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某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2.2V,此时应该向左移动滑片.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b)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0.5W.
(4)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表均有示数.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C
A.更换小灯泡
B.检查电路是否断路
C.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甲所示是小灯泡中通过的电流随它两端电压变化的图象,将此灯泡接入图乙所示的电路中,只闭合开关S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1W;在闭合开关S1后,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0.1A,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开关S1、S均闭合时,电路中的总功率为3W
B.电源电压为2V
C.电阻R的阻值是20Ω
D.开关S1、S均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为完成“测定小灯泡发光时电阻”的实验,小华同学选取了相应器材,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

(1)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是R=$\frac{U}{I}$.
(2)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处于右端(填左或右).
(3)小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5欧姆.
(4)小华测出了多组数据,数据记录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灯泡两端电压越低,小灯泡的电阻越小,原因是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小灯泡两端电压越低,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小,温度越低,所以小灯泡的电阻越小.
 测量次数 1 2 3 4 5
 电压U/V 2.5 2.0 1.5 1.0 0.5
 电流I/A 0.5 0.45 0.4 0.35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为了研究柱体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情况,某小组同学选用高度H、底面积S均不同的柱体A、B和C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他们设法使柱体A逐步浸入水中,测量并记录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接着仅换用圆柱体B、C重新实验,并将全部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实验中容器内水均未溢出).
表一 柱体A  H=0.4米 S=0.03米2
实验序号h(米)P(帕)
106000
20.16200
30.26400
40.36600
50.46800
60.56800
表二  柱体B   H=0.3米 S=0.05米2
实验序号h(米)P(帕)
706000
80.126400
90.156500
100.186600
110.246800
120.37000
表三   柱体C   H=0.2米 S=0.06米2
实验序号h(米)P(帕)
1306000
140.056200
150.16400
160.156600
170.26800
180.36800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3、4(或8、9、10、11或14、15、16)数据中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当h<H时,p随h的增大而增大.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5、6与17、18数据中的p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当柱体浸没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柱体到水面的距离h无关;.
③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14或3、8、15或4、10、16中的p和h及S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浸入液体的体积相同时,p相同.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14和3、8、15和4、10、16中的p和h及S的数量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越大,p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