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符合实验条件的电源、电阻箱、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1)请将实验电路图画出;
(2)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并设计数据表格.

分析 (1)设计实验电路图,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和可利用的器材,确定设计思路.
(2)根据实验的目的与所给出的器材,我们可考虑的基本思路是利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变形U=IR作为基本原理.在电阻箱电阻发生变化时电流仍相等,所以需要滑动变阻器与电阻箱串联,同时电压表与电阻并联,以测量当电阻发生变化时两端电压的变化;同时,为保证电阻箱接入电路电阻改变时电路电流不变,需要将定值电阻与电阻箱串联,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客观,实验次数应多一些.
实验的表格没有必须的模式,只要能体现测量的数据,容易记录,直观准确,都是正确的.

解答 解:(1)使滑动变阻器与电阻箱串联,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如下图所示:

(2)实验步骤:
①断开开关,根据实物图连接实物图,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调到最大,闭合开关,记录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
②改变电阻箱的接入电路的阻值,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的示数不变,记录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并填入表格内;
③重复实验步骤③四次,将所得数据记录在表格内;
表格内容如下:

R0
U/V

点评 本题考查控制变量法的正确使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的实验设计,注意实验中要控制电流表的示数不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测定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灯丝电阻约为8Ω.
(1)某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请指出其中的两处错误或不妥:①电压表没有与灯泡并联  ②电流表量程太大.
(2)实验时,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示数为0.34A,则灯正常发光时电阻为7.4Ω(保留一位小数).
(3)小组实验过程中记录了下表内的信息,小明同学分析表内数据,发现该灯亮度增加时电阻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灯丝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U/VI/A灯泡亮度R/Ω
11.00.2很暗
21.50.25较亮
32.5正常
43.00.36很亮
(4)实验结束后,小明、小红交流时认为:若用现有器材测量一个几百欧姆的电阻时,由于电流小于电流表的最小分度值造成电流测量误差很大,所以不能直接测量.两位同学通过分析,用现有的电源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实验时首先将滑片移到最右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1,再将滑片移到最左端,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2,若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R0,则待测电阻Rx=$\frac{{U}_{1}{R}_{0}}{{U}_{2}-{U}_{1}}$(用U1、U2及R0表示);现有三个滑动变阻器分别是:“10Ω  1A”的R1、“20Ω  1A”的R2、“500Ω  1A”的R3,为了能顺利完成实验,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为R3(选填“R1”、“R2”或“R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某同学测木板长,四次测量数据分别是31.52cm,31.53cm,31.52cm,31.54cm.则该木板长为(  )
A.31.52cmB.31.5275cmC.31.53cmD.31.54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请阅读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被誉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如图)已有300年的历史,最早在17世纪末由克里斯托福里在佛罗萨制造.钢琴因其独特的音响,88个琴键的全音域,历来受到作曲家的钟爱.
钢琴靠手指触键盘,键盘带动着小槌,使槌击弦发音;钢琴的右踏板控制内部的制音装置,用以延长乐音;左踏板依击弦系统的不同而控制槌击弦的距离,使琴槌与琴弦间的距离缩短,产生更弱的乐音.
(1)88个琴键的全音域是说各个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因而音域宽广.独特的音响是说钢琴发出声音的音色与其它乐器不同.
(2)制音装置的作用相当于人敲锣时,敲一下立即用手按住锣面,锣面停止振动不再发声.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左踏板是为了产生弱音,控制敲击琴弦的力量,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4)钢琴用久,需要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琴弦的松紧来达到标准的音调,说明弦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松紧有关.
(5)钢琴属于贵重乐器,有烘干加热装置,因为琴弦受潮后锈蚀,会使得弦的振动频率改变,从而使发出声音的音调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学生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发现在使用幻灯机时,同一物体所成像的高度会随调节情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小陆由此猜想:不同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不同位置处,所成像的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为了解决此问题,他在实验室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并调节好实验装置,在光具座上固定焦距为f1的凸透镜,取不同高度的物体分别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与像在光屏上的高度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换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已知f1<f2
表一
实验
序号
物距
(厘米)
像距
(厘米)
物高
(厘米)
像高
(厘米)
像高/物高
11418.756.71.34
21418.7810.71.34
312245102
412248162
表二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或3与4或7与8等数据中的物距、物高及像高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物距和像距相同时,像高随物高的增大而增大.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6或3与7或4与8,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物距与物高均相同时,像高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3)为了进一步研究像的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小陆同学计算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后记录在表一、表二的最后一列,并由此得出了结论:
(a)综合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同一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物距相同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相同;
(b)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不同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物距相同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不同,透镜焦距越大,像高与物高的比值越大.
(4)学生在分析实验序号8最后二列数据时,发现有错误,于是他修改了数据,如表二所示,请问:他的做法是错误(选填“错误”或“正确”),理由是:实验中应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如果观察到数据错误,需重新实验获取数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如果你在一块平面镜中看到了一位同学的眼睛,那么,这位同学也一定会通过这面镜子看到你的眼睛.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500g木炭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25%被10kg温度是20℃的水吸收,可使水的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一标准大气压下)(木炭的热值是q=3.4×107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的宽度是1.40cm.如图2为温度计的一部分,它的示数是-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把质量是5千克、初温是20℃的水加热至60℃,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焦?若用标有“220V 1500W”的电水壶加热这些水,则电水壶至少需要正常工作多长时间?〔c=4.2×103焦/(千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