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不一定升高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轻小物体时会相互排斥

分析 (1)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
(2)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3)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4)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解答 解:A、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故A错误;
B、物体的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物体对它做了功,故B错误;
C、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正确;
D、由于同种电荷相斥,且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所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轻小物体时会相互排斥,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 此题考查了内能的理解、热量的理解和改变内能方式的应用及电荷间作用规律的应用,是一道综合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一个同学迟到了,走到门外听到上课老师的声音,就知道正在上物理课.他除了根据讲课内容外还可以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教室外面出现嘈杂的声音,关上门窗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娄底市区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 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49.2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分贝.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声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在5至15分钟内温度不上升也不吸热
C.在第16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教室外噪声较大,同学们关好门窗后继续认真听课,这是在传播过程 中减弱噪声的.音乐会上听到的小提琴声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同时我们也能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有关电学常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家用节能灯工作时的电流约100μA
B.家用冰箱工作电流约1A
C.马路上的路灯早晨同时灭,傍晚同时亮它们是串联的
D.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有大量的自由电子,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在电阻一定时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3V不变,小明把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和电源连接成了图示的电路,正准备闭合开关时,旁边的小军急忙拦住他,说接线错了.请你检查一下电路,错在哪里?小兰发现只要改接一根导线就可以.
(1)请把接错的那一根导线找出来,打上“×”,再画线把它改到正确的位置上,并画出改正后的电路图.

(2)下表是实验数据,若第2次实验时将定值电阻的阻值由5Ω调为10Ω后小明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才能使电压表示数不变,再读电流表的示数,但他没有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就直接读出电流表的示数,这个示数是C
A.0.20    B.0.18   C.0.15   D.0.10
次数1234
电阻/Ω5101520
电流/A0.200.070.05
(3)在现有的实验器材不变,为得出普遍实验规律下一步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断开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移到阻值最大处,将15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其两端电压为1V,读出电流表示数
(4)实验过程中,某同学发现电流表示数为0A,电压表示数接近3V,电路发生的故障可能是定值电阻R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为了探究物体沿斜面滑下时其速度的变化情况,选择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为了测量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运动速度,需要测量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路程和时间,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应选择坡度较小(选填“较大”或“较小”)的斜面,这样设计时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时间.
(3)实验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
(4)实验数据如表,分析实验数据,在从斜面上滑下的过程中,小车做变速(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路程/cm时间/s 平均速度(m•s-1) 
 SAB=40 tAB=3vAB=0.13
 SBC=40 tBC=2vBC=0.20
 SAC=80 tAC=5 vAC=0.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 玻璃板垂直;两只相同的蜡烛 A、B 竖立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 A 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选“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时,应在A(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若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太厚.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采取下列哪一项 操作B.
A、保持 A、B 两只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 A 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