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光的直线传播》课堂中,有位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对“立竿见影”的现象进行研究.
(1)首先,老师请小北塘同学在下面的两图中画出清晨7点和上午10点,同一根竹竿同一地点在太阳下的影子(要求将影子用L标出),请你和小北塘同学一起来完成(“●”表示太阳).

(2)从这两张图比较来看,你发现影子的长短与______有关.古代入利用这个规律创造发明了日晷,并以此来粗略测量______.
【答案】分析: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光照射不到的地方便是“影”,据此作图.
由(1)图可知时间不同,太阳的位置不同,影子的长短不同,利用这一点可以测量时间.
解答:解:(1)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太阳与杆顶两点作直线,线与地面的交点与杆子和地面接触点间的线段便是杆子的“影”,如图所示.
(2)从图(1)可看出影子的长短与太阳的位置有关,古代的日晷就是以此来粗略测量时间的.
故答案为:(1)影子如图所示.(2)太阳位置,时间.

点评:1、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2、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就是“影”.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8年10月15日无锡市举办的“三立杯”青年教师评优课《光的直线传播》比赛中,有一位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对“立竿见影”的现象进行了研究.

(1)首先,老师请小明同学在图1和2中画出清晨7点和上午10点,同一根竹竿同一地点在太阳下的影子(要求将影子用L标出),请你和小明同学一起来完成(“?”表示太阳).
(2)从这两张图比较来看,你发现影子的长短与
太阳位置
太阳位置
有关.古代入利用这个规律创造发明了日晷,并以此来粗略测量
时间
时间

(3)为了进一步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课后率领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3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①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H/cm 20 30 40 50 60
影子长度L/cm 30 15 10 7.5 6
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减少的量
变小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图3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答:应当保持短木条的长度不变以及
点光源的高度
点光源的高度
不变,改变
短木条的位置
短木条的位置
,测量相应的影子长度L并记录,分析数据并得出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初中课外实践课上,小明做了个小实验,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实像
实像
(填“实像”或“虚像”);
其成像的原理是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

(2)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D
D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3)小明想研究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此他利用自己的器材反复进行观察、试验,如图18由此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①与物体的大小有关;②与小孔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接着,小明利用下图中的器材进行了实验,其中A是不透明的挡板,中央开有透光的缝隙.测量数据如表所示.
挡板缝隙长/cm 实验次数 挡板与小孔间距/cm 像的大小/cm
6 1 5 6
2 10 3
3 15 2
9 4 5 9
5 10 4.5
6 15 3
12 7 5 12
8 10 6
9 15 4
要验证猜想1,应选择
1、4、7(或2、5、8或3、6、9)
1、4、7(或2、5、8或3、6、9)
实验的数据进行比较,实验结论是:
在小孔到物体的距离相同时,像随物体增大而增大
在小孔到物体的距离相同时,像随物体增大而增大

分析比较1、2、3(或4、5、6,或7、8、9)三次实验的数据,可得结论:
物体大小一定时,像随挡板与小孔间距的增大而减小
物体大小一定时,像随挡板与小孔间距的增大而减小

小明在进行实验评价时,发现受所用器材的限制,上述影响因素还缺少一项,它是
塑料薄膜(像)到小孔的距离
塑料薄膜(像)到小孔的距离
;小明对此因素进行了探究,为此对原有器材进行的改进是
在易拉罐外面包一层厚纸,将塑料薄膜封在纸筒末端,移动纸筒
在易拉罐外面包一层厚纸,将塑料薄膜封在纸筒末端,移动纸筒
,具体探究步骤为
保持挡板缝隙长和挡板与小孔间距不变,改变易拉罐的长度(塑料薄膜到小孔的距离)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像的大小
保持挡板缝隙长和挡板与小孔间距不变,改变易拉罐的长度(塑料薄膜到小孔的距离)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像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明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后,用可乐筒和透明薄膜纸制作了一个简易“针孔相机”,如图所示.请你同答下列问题:
(1)“针孔相机”制作的原理是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用“针孔相机”看窗外景物,看到的是一个
倒立
倒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将烛焰远离小孔的过程中,像大小是越来越
(选填“大”或“小”),像的亮度是越来越
(选填“亮”或“暗”);
(3)物理课上,小明用他制作的“针孔相机”观察窗外的景物发现像不是太清晰,你能想出解决办法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明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后,用可乐筒和透明薄膜纸制作了一个简易“针孔相机”,如图所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针孔相机”制作的原理是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用“针孔相机”看窗外景物,看到的是一个
倒立
倒立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将烛焰远离小孔的过程中,像大小是越来越
(填“大”或“小”),像的亮度是越来越
(填“亮”或“暗”);
(3)小孔成像与小孔的形状
无关
无关
(有关/无关)
(4)物理课上,小明用他制作的“针孔相机”观察窗外的景物发现像不是太清晰,你能想出解决办法吗?
除小孔以外的任何部分不漏光,内壁如不是黑的,为防止反光,就用黑板漆涂于内壁表面
除小孔以外的任何部分不漏光,内壁如不是黑的,为防止反光,就用黑板漆涂于内壁表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课堂上,小明对老师关于“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缝隙的形状无关”的说法感到怀疑,于是他决定在课后找几个有兴趣的同学共同探究“树荫下的光斑”。以下是他们的探究过程:

实验器材:10cm×5cm的卡纸两张,小刀一把,白纸两张

(1)探究光斑形状是否与小孔形状有关

步骤1:用小刀在一张卡纸上均匀刻出几个不同形状的小孔,请你在虚线框中画出这些小孔的形状(至少三个形状),在刻这些小孔时,不同形状的小孔尺寸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大致相同。

步骤2:将其中的一张白纸铺在地面上当做          ,把带孔的卡纸置于白纸上方1m左右的位置,正对太阳,使太阳光透过卡片上不同形状的小孔,观察地面的白纸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步骤3:比较            形状与小孔形状,若白纸上的光斑如乙图所示,则可得出的结论是树荫下的太阳光斑形状与小孔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2)探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方案一:在另一张卡片上挖几个直径不同的圆形小孔,如图丙所示,正对太阳,使太阳光透过卡片上不同的小孔,观察地面的白纸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方案二:在另一张卡片上挖一个边长约1cm的菱形小孔,用另一张白纸遮住菱形小孔的一部分,如图所示丁所示,正对太阳,使太阳光透过卡片上的小孔,移动覆盖在小孔上的白纸,改变通光孔的大小,观察地面上的白纸上出现的光斑形状的变化。

以上两种方案,你认为方案       更合理,理由是:                              

(3)如果小明想继续探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小明接下来的操作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