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PQ两点相距3.6米,甲、乙两小车同时由P点向Q点沿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三条线中的两条,两车先后经过PQ间中点的时间间隔大于3秒,则到达Q点的时间间隔(  )
A.一定为5秒B.可能为3秒C.不可能大于8秒D.不可能小于6秒

分析 这是路程-时间图象.
可以通过s-t图算出其中给的三条线代表的速度,
从上到下速度分别是0.6m/s,0.4m/s,0.25m/s,
而后看着三条线都到1.8米处所需要的时间,分别是3,4.5,7.2(s),
现在就可以排除从上到下第一条和第二条这个组合,
到达Q点时间分别是6s,9s,14.4s,然后即可求出到达Q点的时间间隔.

解答 解:由图可知,两小车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最上方的直线可知,车出发后到达PQ中点(图中对应1.8米处)的时间是3秒;
中间那条直线可知,车出发后到达PQ中点(图中对应1.8米处)的时间是4.5秒;
最下方的直线可知,车出发后到达PQ中点(图中对应1.8米处)的时间是7.2秒;速度是v=$\frac{1.5m}{6s}$=0.25m/s.
显然,按照题目意思“两车先后经过PQ间中点的时间间隔大于2秒”,可确定有两种可能:
可能一:两车对应图中的最上方与最下方直线;
可能二:两车对应图中的中间与最下方直线.
不管是哪种情况,两车到达Q点所用时间的差必等于到达PQ中点所用时间的差的二倍.
对可能一:两车到达Q点的时间间隔(所用时间的差)是 2×(7.2s-3s)=8.4s
对可能二:两车到达Q点的时间间隔(所用时间的差)是 2×(7.2s-4.5s)=5.4s.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速度公式分析图象的能力.本题有一定的难度,难度在于图象上并没有标出P点和Q点,而要解答本题就需要我们先分析出P点和Q点分别位于图象上的什么位置,要找出P点和Q点的位置,就需要根据题意去分析,所以该题也考查了学生分析题意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请画出图中拉力F对支点O的动力臂L1,阻力臂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如图所示的盘山公路,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为了能看到BC路段的情况,人们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可以在公路急拐弯B处装上凸面镜,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厨房里涉及很多物理知识:
(1)打开醋瓶闻到醋香,这是扩散现象;
(2)炒萝卜时在锅内放盐,萝卜很快就变咸了,而腌制萝卜却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变咸,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小华要进行物理实验,到学校物理实验室领取器材时看到一种仪表,这个仪表有两个接线柱,表盘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为 小华判断:
(1)该仪表是测量电流的仪表;
(2)它的量程是0~30mA;
(3)如图它的示数为17mA;
(4)使用它需要注意什么?(说出一点即可)电流表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0°,反射角为50°,若入射角增加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10°,若入射光与镜面垂直,则反射角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两段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在像的位置上放一光屏,是为了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说法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们洗澡时的水温大约为70℃B.你考试所用答题卡的厚度约60μm
C.眨眼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10sD.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80d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如图所示,在塑料容器侧面的上、中、下三个位置各开一个小孔,在其中盛满水后,三个小孔都有水喷射出.请你大致画出三孔中喷出的水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