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12?中山)如图,底面积为80cm2的圆筒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60cm2、高为12cm的实心圆柱形物体A用细线拴好并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小王要探究圆柱形物体A逐渐浸人圆筒形容器内的水中时(水没有溢出容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形物体A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h的关系.(不计细线重,g取10N/kg) 
(1)除图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刻度尺

(2)小王从圆柱体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h和F,并将测量的结果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 9
h/cm 0 2 4 6 8 10 12 14 16
F/N 9.0 7.8 6.6 5.4 4.2 3.0 1.8 1.8 1.8
①依据表中数据,在图中的方格纸中画出F与h关系的图象.

②分析表中数据、观察图象,可以得出结论:在物体A没有浸没之前,当h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减小
减小
;在物体A浸没后,当增大h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不变
不变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从表格中可知:在做次序3的实验时,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
2.4
2.4
N.
(3)物体A在容器内浸没后与未放人物体A前比较,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增加了
900
900
Pa.
分析:(1)实验目的是研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形物体A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h的关系,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拉力和物体下表面距离水面的深度,测量工具需要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
(2)①根据实验数据设计图象时,先要确定横轴和纵轴代表的物理量,然后根据数值确定标度,最后描点连线做出图象;
②实验过程分两步:物体浸入水中到完全浸没;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可以从数据中得出;
③对比实验次序1和3可以得到物体的重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两者之差就是受到的浮力;
(3)已知物体的底面积和高度,可以得到体积;物体完全浸没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它的体积;已知物体的体积和容器的底面积,可以得到放入物体排开水的深度;已知水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水的深度,利用P=ρgh可以得到水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强.
解答:解:
(1)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物体底面到水面的距离需要使用刻度尺测量;
(2)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图象如下:
②分析表中数据、观察图象,可以得出结论:在物体A没有浸没之前,当h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减小;在物体A浸没后,当增大h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不变;
③由实验次序1知,物体的重力为G=9N,实验次序3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F=6.6N,
所以此时受到的浮力为F=G-F=9N-6.6N=2.4N;
(3)物体完全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为V=V0=S0h0=60cm2×12cm=720cm3
排开水的深度为h=
V
S1
=
720cm3
80cm2
=9cm=0.09m
增加的压强为P=ρgh=1.0×103kg/m3×10N/kg×0.09m=900Pa
故答案为:
(1)刻度尺;
(2)①F与h图象关系如下:

②减小;不变
③2.4;
(3)900.
点评:探究F与h的关系时,在未浸没之前,有的同学错误的认为,浮力与深度有关,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忽视了深度变化引起排开液体体积的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2?中山)如图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圆弧轨道,将一小球由轨道的P点自由释放,滚动到Q点.在此过程中,动能先变
后变
,重力势能
先变小后变大
先变小后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2?中山)如图的装置可用来定性研究
焦耳
焦耳
定律.将电阻R与R(R>R)串联在电路中是为了使时间和
电流
电流
相同,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可以比较
电流产生热量
电流产生热量
的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2?中山)如图1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1mm
,物体的宽度是
1.40
1.40
cm.
(2)如图2,电能表的示数为
1931.6
1931.6
度;在某段时间内转盘转过1000转,表示此段时间内用了
0.4
0.4
度电.
(3)如图3的电压表,若选0~3Ⅴ的量程,读数为
2.6
2.6
Ⅴ;若选0~15Ⅴ的量程,读数为
13
13
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2?中山)如图,小王站在高3m、长6m的斜面上,将重200N的木箱沿斜面匀速从底端拉上顶端,拉力大小恒为120N,所花时间是10s.求:
(1)木箱A沿斜面方向的运动速度.
(2)小王对木箱做功的功率.
(3)斜面的机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