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物质质量/g初始温度/℃最后温度/℃加热时间/min
6020506
食用油6020706
(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B.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      D.盛放水和另一种液体的容器相同
(2)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高(选填“高”或“低”).
(3)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4)实验表明,水(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到,水和食用油的比热容之比是5:3.
(5)为了准确控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把两个相同酒精灯换成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比较合理.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来确定吸收热量的多少.
(6)另一小组实验中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见表),分析第1、2 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质量有关;
分析第1、3 次或第2、4 次实验数据可看出: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7)结合表中数据,算出煤油的比热容是2.1×103J/(kg•℃).
物质次数质量m/kg升高的温度△t/℃加热时间t/min
10.1102
20.2104
炼油30.1101
40.2102

分析 (1)探究物质比热容的大小需要控制的变量包括:吸收的热量,不同物质的质量,加热的时间和加热的方式.
(2)据表中数据得出水和食用油的末温;
(3)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水和食用油加热,在相等时间内水与食用油吸热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越长,液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4)相同质量的水与食用油吸收相等的热量,升高温度越低,液体的吸热能力越强,分析表中实验数据答题;
(5)研究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与质量、物质的种类的关系,采用控制变量法,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让研究对象都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方法二:让研究对象都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温度的高低.
实验时采用相同的加热设备,加热相同的时间,两种物体吸收的热量就是相同的;
(6)①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都是同种物质且温度的变化量相同,质量不同和加热时间不同,说明吸热多少与质量有关;
②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物质的种类不同且温度的变化量相同,但加热时间不同,说明吸热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7)根据煤油和水加热所用的时间比值推算煤油的比热容.

解答 解:(1)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因为引起温度变化的因素是吸热的多少、物质的质量、加热时间和方式,与酒精的多少无关,所以B选项多余.
(2)表格中煤油最后的温度是70℃,水最后的温度是50℃,食用油最后的温度高;
(3)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因为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所以加热时间长的吸收的热量多.即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4)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等的水与食用油吸收相等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低,水的吸热能力更强.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水提高的温度△t=50℃-20℃=30℃,食用油提高的温度△t食用油=70℃-20℃=50℃,水提高的温度与食用油提高的温度比是3:5,所以水和食用油的比热容之比是5;3;
(5)为了准确控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把两个相同酒精灯换成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比较合理.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来确定吸收热量的多少.
(6)①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都是同种物质且温度的变化量相同,质量不同和加热时间不同,故可得出:同种物质,当升高的温度一定时,吸收的热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②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物质的种类不同且温度的变化量相同,但加热时间不同,故可得出:物质吸收的热量还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7)表格中所示水和煤油质量都是0.1kg的时候,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且升高相同的温度后,水加热的时间是2min,煤油加热时间是1min,水加热的时间是煤油加热时间的2倍,所以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2倍,所以煤油的比热容是2.1×103 J/(kg•℃).
故答案为:(1)B;(2)高;(3)大于;(4)水;5:3;(5)电加热器;加热时间;(6)质量;种类;(7)2.1×103J/(kg•℃)

点评 此题考查了我们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还一定注意应用控制变量法来考虑.我们要能够根据相关的实验数据得出需要的结论,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生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关于安全用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家里的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可共用一个插座
B.使用试电笔时,不能接触笔尾的金属部分
C.有金属外売的用电器必须要使用三孔插座
D.用电器着火时,先用水灭火,再切断电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一次郊游中,小明拾到一块颜色特别的石块,他想通过实验测出这块石块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小明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当右盘中加入25克的砝码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游码,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始终如图乙所示.这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取下5g的砝码,再移动游码;若天平再次平衡时测得石块的质量是24.2g.把石块用粗塑料绳栓好,再用量筒测出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此石块的密度是2.42g/cm3.所测石块的密度会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测不规则石块的密度实验的数据在图中标出,请完成下列各项.
(1)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石块的质量
(g)
量筒中水的体积
(cm3
放入石块后水和石块的总体积(cm3石块的体积
(cm3
(2)计算石块的密度:ρ=2.3×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在”研究电流的热效应”时,如图所示两个透明的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两个密闭容器中都有一段电阻丝,两段电阻丝阻值不等,右边容器中的电阻丝电阻比较大.实验开始时U形管的四个玻璃管中的液面相平,将两容器中的电阻丝串联接到电源两端,一段时间后比较U形管中液面的变化.其中观察液面变化是为了直接了解密闭空气的体积变化情况,从而得知密闭空气的温度变化,进一步了解密闭空气吸收热量的多少,此处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转换(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或“类比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张华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零刻度线;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零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62g,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零件的体积为20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3.1g/cm3
(3)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在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的实验中,如果使用了沾有油污的砝码,则B
A.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B.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C.测量结果仍然很准确
D.测量结果不能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物理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连接好如图所示的电路,A瓶中装的是水,B瓶中装的是煤油,两瓶中用的是电阻均为5Ω的电热丝.
(1)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水和煤油的质量和初温必须相等.闭合开关后,经过一段时间发现B
(选填“A”或“B”)瓶中的温度计的示数升高快.物质的这种特性我们用物理量比热容来描述.
(2)实验时,小明和小红发现电热丝热得很快,而连接的导线却不怎么热.小红猜想:发热不同是因为电热丝
和导线的电流不同.小明猜想:发热不同是因为电热丝和导线的电阻不同.小组的其他同学立刻判断小红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是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3)接着兴趣小组进行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和电阻的关系”,他们又准备了如下的器材:足量的水和煤油、天平、10Ω的电热丝两根、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秒表等器材.要完成实验,他们应该在原来的装置上调整的器材及要求是:①将A瓶中的水换成与B等质量的煤油;②将A(或B)瓶内5Ω的电阻丝换成10Ω的.
(4)最后,小明和小红又利用此装置探究了“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和电流的关系”,根据记录数据大致画出了产生的热量Q和电流I2关系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置,如图所示.正立和倒立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瓶子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则(  )
A.pA>pB,pA′>pBB.pA<pB,pA′>pBC.pA>pB,pA′<pBD.pA<pB,pA′<p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2014年,海南将举办国际冲浪赛、金椰子高尔夫赛、万宁国际海钓精英赛等7大项国内外大赛.下列比赛情形中,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
A.龙舟比赛开始前,选手蓄势待发B.冲浪选手在波浪里上下穿行
C.高尔夫球员将球击打向空中D.钓鱼高手把掉在地上的鱼捡起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