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综合实验活动: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乙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如何形成的呢?对此小明决定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
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是不合理(合理/不合理)的;
(2)为了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带孔的卡片,如图甲所示,卡片中各孔尺寸相同(约为1cm),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通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3)为验证猜想b,小明让带孔卡片,离地面白纸较远,慢慢靠近地面,发现开始实验时,白纸上的光斑都是圆形,说明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有关/无关).但是当卡片距离地面很近时,看到的光斑与卡片中孔的形状相同,这说明光斑的形状还与像距(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
(4)为验证猜想c,如图丙,让带孔的甲纸板离地面白纸的距离不变.让乙纸板向左运动,使孔径越来越小,你觉得选A图实验最科学,实验时,当孔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发现白纸上的光斑由孔的形状变成圆形.这说明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大小有关.(有关/无关)
通过探究,他们初步得到了以下结论,圆形光斑(填光斑的形状)一般是太阳的像,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树叶间空隙大小、树叶间空隙与地面的距离有关.不管光斑是不是像,他们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分析 (1)知道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而在物体后面出现的光射不到的区域.
(3)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
(4)根据光斑和影子的形成原因分别分析各实验的结论即可判断.

解答 解:(1)猜想a是光斑是树叶的影子,因为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不是影子,所以不合理.
(3)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即孔的形状)有关”时,保持树叶间空隙大小不变,改变孔的形状,观察光斑的形状,当白纸上的光斑都是圆形时,说明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
而实验时,保持孔的形状不变,改变孔与纸之间的距离,观察光斑的形状;且离地面白纸较近,看到的光斑与卡片中孔的形状相同,然后让带孔卡板远离白纸,到一定距离后,白纸上的光斑又成了圆形,这说明光斑的形状还与孔到白纸的距离有关.
(4)为验证猜想c,如图丙,让带孔的甲纸板离地面白纸的距离不变.让乙纸板向左运动,用甲图使孔的形状不变,孔径越来越小,当孔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发现白纸上的光斑由孔的形状变成圆形.这说明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通过探究,他们初步得到了以下结论,圆形光斑一般是太阳的像,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树叶间空隙大小、树叶间空隙与地面的距离有关.不管光斑是不是像,它们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答案为:(1)不合理; (3)无关; 像距(孔到地面的距离);(4)A; 有关;  圆形; 光的直线传播.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现象分析、小孔成像原因分析,重点是考查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应认真审题、根据题意获取所需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36V  27W”的甲灯泡的电阻为48Ω,“36V  18W”的乙灯泡的电阻为72Ω,将两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当通过它们的电流为0.5A时,甲灯泡的实际功率为12W,乙灯泡的实际功率为18W,正常发光的灯泡是乙灯,乙灯泡更亮一些.(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所示的电路,要使灯泡 L1 和 L2 组成串联电路,应该(  )
A.只闭合 S2B.只闭合 S1
C.同时闭合 S1 和 S2D.同时闭合 S1 和 S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蒸发影响因素: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某人将读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甩动,直接用来先后测量两个人的体温,若这两人的实际体温分别为37℃和39℃,则体温计的两次读数分别为38℃和3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将节日小彩灯接入家庭电路中使用,每只彩灯两端的电压不允许超过12V,至少可以将它们串(串/并)联19个才能用在该电路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4.请按下列要求作图:如图甲,S为光源,MN为不透光的木板,作出木板右侧光线射不到的区域(用阴影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小刚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实验器材:电源(电压恒为6V),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一个开关,三个定值电阻(分别为5Ω、10Ω、20Ω),两只滑动变阻器(分别标有“50Ω 2A”、“30Ω 1A”),导线若干.

(1)请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根据本实验,合理选择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接入电路).
(2)连接电路时,开关S应处于断开状态.闭合开关S前,滑片P应置于B(选填“A”或“B”)端.
(3)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所测得的几组电流、电压值见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接入电路的定值电阻阻值为5Ω;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实验
序号
电压
U/V
电流
I/A
11.00.20
21.50.30
32.00.40
(4)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首先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读出并记下电流值.断开开关,再将5Ω的电阻改接成10Ω的电阻后,不移动滑片,再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大于2V(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于是他下一步的操作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B(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为2V,并记下电流值;再改接20Ω重复上述实验.
(5)当他改接20Ω的电阻进行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压表的示数始终无法达到2V.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各元件均完好,请你找出一种可能的原因: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过小.请你利用题中现有的实验器材帮他解决问题,其方法是:增大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某创新实验小组的小王同学在做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已经连接了如图所示的部分电路.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电路补充完整: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左(选填“左”或“右”)端,目的是为了保护电路;
(3)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小灯泡的电阻是8.3Ω;
(4)小亮移动滑片又测量了两次实验后发现,三次测得的灯泡的电阻相差较大,与其他同学交流也是同样的情况,由此总结得出:当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灯泡的电流增大,灯泡的亮度变亮(选填“变亮”或“变暗”),灯泡越亮,温度越高,说明灯泡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