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一质量均匀分布、正反面相同的长方形木板,以中线MN为界,对比观察左右两部分,发现粗糙程度可能不一样,哪一侧更粗糙?同学们进行了研究.
(1)小明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如下操作:
A.将轻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板上MN左右两侧的P、Q点,另一端分别与同一滑块接触.
B.移动滑块使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由静止释放滑块,使滑块越过MN但不滑离木板.
C.分别测出滑块越过MN后滑行的距离x1和x2
小明想根据x1和x2的大小关系判断木板的粗糙程度,小华提出疑义.
①为能根据x1和x2的大小关系作出正确判断,请指出小明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不能确定滑块到达MN时的速度相同.
②简述改进方法: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MN,另一端与滑块接触,移动滑块使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分别向木板两个不同侧面由静止释放滑块(滑块不滑出木板),分别测出滑块滑行的距离x1和x2

(2)如图乙所示,小红使滑块从同一高度的斜面由静止分别滑向木板的不同侧面,测出滑块运动的速度,分别作出滑块从侧面一端运动至MN过程中的速度v和时间t的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则图线b(选填“a”或“b”)所对应的接触面更粗糙,判断的依据是:相同时间内,b的速度降低的多.

分析 (1)利用控制变量法结合题意作答;
(2)分析图象,理解横坐标、纵坐标所含的意思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1)①由题意图甲可知,结合控制变量法为能根据x1和x2的大小关系作出正确判断,就必须控制滑块到达MN时速度相同;
②由图甲可知,为了探究不同面的粗糙程度,结合题意应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MN;
(2)由图乙可知,滑块滑到平面时,由图丙可得初速度相同,在相同时间内,b的速度降低的多,说明b所对应的接触面更粗糙.
故答案为:(1)①到达MN;②MN;(2)b;相同时间内,b的速度降低的多.

点评 本题主要考察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并会对图象进行分析,具有一定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时候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错.(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观看了电视播放的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投弹攻击地面目标的军事演习后,“军事迷”小兵对炮弹离开飞机后影响其水平飞行距离大小的因素产生了两个猜想:①飞机水平飞行的速度越快,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越远;②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跟飞机飞行高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兵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让小球从光滑斜槽上的A点自由滑下,经C点后沿水平方向运动离开斜槽,最后落在地面上的P1点.
(2)保持斜槽的高度不变,让小球从斜槽上的B点自由滑下,经C点离开斜槽,最后落在地面上的P2点.此时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上一步中小 球经过C点的速度,由此可证明猜想①是正确(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3)为了验证猜想②,应控制小球离开C点时速度的大小不变.小兵增加h的高度,仍让小球从A点自由滑下,此时小球落茬地面上的P3点,比较OP3OP1和(选填“OP1”或“OP2”)可得结论:飞机飞行的高度越高,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越大 (选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位置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力臂大小.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F2L2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不合理;为什么?只有一次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 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杠杆自重的影响.若把弹簧测力计倾斜向上拉,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如图为汽油机工作时各冲程的示意图.按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序号排列ACD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压强计的结构如图所示,在“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中,用大拇指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可观察到压强计U形管左管液面比右管液面低,在探究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各个方向的压强特点时,改变液体中金属盒橡皮膜朝向的具体操作是旋转金属杆上方的旋钮改变金属盒的朝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小明利用标有最大刻度值2.5mL的一次性注射器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其实验步骤如下:
a.先将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目的是排尽筒内空气,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颈部,使绳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如图所示.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运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5N.
c.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长度为4cm.
d.根据测量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
(1)实验所用的器材为: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和刻度尺.
(2)此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是0.625cm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大气压强是1.2×105Pa.
(3)小明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较大,对此小明与同学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
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    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
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            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
上述原因一定会使测量值小于真实值的是B.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竖直插入水或盐水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上凸起,实验现象如图1(a)、(b)、(c)所示.

(1)根据实验现象实验小组的同学提出猜想:
①根据图1(b)和(c),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液体种类有关.
②根据图1(a)和(b),小组同学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小红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离开液面的距离h有关;小李则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有关.
(2)为进一步验证猜想,小组同学接着将一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分别竖直插入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中,并设法改变h和d,通过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位置处都能保持平整,如图2所示.然后通过测量玻璃管中所加水的质量,再设法求得橡皮薄膜所受的液体压强p,并将实验有关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液体甲  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h
(厘米)
d
(厘米)
p
(帕)
15150.4×103
210100.8×103
31551.2×103
42051.6×103
53052.4×103
表二 液体乙  密度为1.2×103千克/米3
实验
序号
h
(厘米)
d
(厘米)
p
(帕)
65150.6×103
710101.2×103
81551.8×103
92052.4×103
103053.6×103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6(或2与7,或3与8,或4与9,或5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离开液面的距离h相同,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相同,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②小红分析实验序号3与4与5(或8与9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当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相同,液体内部压强p与离开液面的距离h成正比;小李分析实验序号1与2与3(或6与7与8)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压强p与离开液面的距离d成反比.
小红和小李的结论,你认为是错误的是小李,理由是小李所选的数据没有控制h相同.
③进一步分析实验序号3与7(或5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到的结论是:当液体密度与离开液面的距离的乘积相同,液体内部压强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5.1km=5.1km×1000m=5100mB.5.1km=5.1km×1000=5100cm
C.5.1km=5.1×1000=5100mD.5.1km=5.1×1000m=5100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