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中午河里的冰逐渐消失,这是熔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华现象
D.冬天的早晨室内玻璃上会出现的冰花,这是凝固现象

分析 (1)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需要吸热;
(2)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需要放热;
(3)凝华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需要放热;
(4)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需要吸热;
结合物态变化的特点逐一分析后,选择正确答案.

解答 解:A、春天的中午河里的冰逐渐消失,这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白气”的形成原因是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白色的霜,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这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冬天的早晨室内玻璃上会出现的冰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B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及条件,知道物质变化前后所处的状态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以下关于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固态水银的熔点为一38.8℃,水银的沸点为357℃;固态酒精的熔点为一117℃,液体酒精的沸点为78℃)
A.普通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南极洲最低温度为-89.2℃,可在该地使用水银温度计
C.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开水的温度
D.要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水银和酒精温度计均可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它的分子间无间隙
B.在阳光下,能看到屋内飞舞的灰尘,这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能用胶水把邮票贴在信封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萝卜放在泡菜坛里会变咸,这个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给正在运动的物体再施加一个力,物体一定比原来运动得更快
B.物体受三个力作用时无法平衡
C.推出去的铅球继续前进是因为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D.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时受到的是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如图所示,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分度值为0.2N、示数是1.4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固体可分成晶体和非晶体,①冰②铜③萘④铁⑤沥青⑥海波⑦蜂蜡中,属于非晶体的有⑤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地球附近物体都受到重力,小考同学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用天平、钩码、弹簧测力计进行了探究
(1)如图甲是他第2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该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分度值是0.2N,请将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填入下表的空格处.
(2)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作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象.

次数1234
质量m/kg0.10.20.30.4
重力G/Nl234
(3)由图象可知: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4)若干年后,小考在我国建成的太空站工作时,你认为他用同样的器材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完成该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请你利用所学过的理化知识判断下列突发事件处理不当的是(  )
A.室内着火被困,立即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B.有人误食重金属中毒,可以吃含有蛋白质的食物缓解中毒
C.发现有人触电,立即关闭电源
D.发现家里天然气泄露,立即打开排风扇把天然气排出室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德国设计师设计了一个极具创新的智能加热用具,如图所示.该加热用具由底座和一根独立的电磁加热棒组成,可迅速加热任何容器里的液体,不但使用方便,卫生易清洗,还能避免浪费,其加热效率高达96%.该加热用具的额定电压为220V,最大功率为1500W.
(1)使用该用具加热时,处在水中的加热棒产生微波加热水.当产生的微波频率变大时,其微波波长将会变短(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2)该智能加热用具工作时,通过的最大电流为多少?
(3)该加热用具烧开一杯250g、20℃的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4)用这种智能加热用具每天烧开6杯250g、20℃的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一个月(按30天计算)消耗电能多少度?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4.2×103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