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影响大气压值的原因有气温和海拔高度.

分析 托里拆利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值.实验表面海拔高度、温度、湿度都会影响大气压强的大小.

解答 解:在历史上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后来这个著名的实验便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托里拆利实验.
大气压不是固定不变的,实验表面海拔高度、温度、湿度都会影响大气压强的大小.
故答案为:托里拆利;海拔高度.

点评 此题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需要同学们注意加强记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为了获得升力,机翼上表面附近气流的速度大于(填“大于”或“小于”)机翼下表面附近气流的速度,坐在飞机上的人看到地面上的人向下运动,若以地面上的人为参照物,则飞机在上升(选填“上升”或“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较低的凝固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发现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会影响小车运动的距离,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距离越远,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到了牛顿第一定律.以下物理问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探究摩擦力跟哪些因素有关
B.通过墨水的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运动
C.用光线描绘光的传播方向
D.真空不能传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小明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步骤如下:

(1)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小明不能采用乙图的装置来估测大气压强,其原因是避免活塞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2)实验时,用手拉动的是注射器,而不拉动弹簧测力计的好处是弹簧测力计是静止的,便于读数;甲同学在实验时发现,弹簧测力计被拉到5N时,活塞仍没有移动.欲仍然采用此方案和该弹簧测力计完成实验,需作的改进是:选用量程更小的注射器.
(3)采用正确方式估测大气压,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F=6.75N.
在丙图中,先读出全部刻度的总体积V,再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得到活塞的横截面为S=0.75cm2.请计算所测大气压强的数值为p=9×104Pa.
(4)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这样的误差的因素可能是注射器内空气没有排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用力容易把门推开.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力的作用点B.力的大小C.力的方向D.力的地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在相同的条件下,材料不同,导体的电阻也不同(相同、不同)在相同的条件下,导体越长,电阻就越大;导体越短,电阻就越小.在相同的条件下,导体越粗,电阻就越小;导体越细,电阻就越大.对于大多数的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就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物理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示了一个有盖的木盒,盒盖上可看到两只灯泡和一只开关(导线的连接情况隐藏在盒内),如图所示.
(1)当老师闭合开关时,两只小灯泡都亮了; 断开开关,两灯泡又同时熄灭.
①请你判断:在这个木盒内,除了导线,一定还有另外一个电路元件,它是电源.
②根据上述现象,你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断定这两只小灯泡是串联的.
(2)经过检验,这两只灯泡确实是串联的,但在老师闭合开关的时候,细心的小华观察到灯L1比L2亮些.她认为这是因为L1比L2更靠近电源正极的缘故.
①你认为小华的判断是错误(选填“正确的”或“错误的”);
②在不增加其他器材的条件下,能证实小华的判断是否正确的做法是将两只灯泡交换位置,再比较亮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的实验
烧杯号加热时间(min)液体质量(g)初温(℃)末温(℃)
182002028
241002028
34煤油2002028
42煤油2002024
请根据表中的实验记录回答:
①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②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不同的温度,吸收热量不同.
③比较1、3记录,得出的结论是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
④该同学在本次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