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伏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6安,则10秒钟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6库,该导体的电阻为10欧;当该导体中的电流减小为0.2安时,其电阻为10欧.

分析 (1)已知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大小,根据公式Q=It可求通过导体的电荷量的大小;
(2)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frac{U}{I}$求该导体的电阻;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无关.

解答 解:
(1)由公式I=$\frac{Q}{t}$得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Q=It=0.6A×10s=6C;
(2)由公式I=$\frac{U}{R}$得导体的电阻:
R=$\frac{U}{I}$=$\frac{6V}{0.6A}$=10Ω;
(3)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当该导体中的电流减小为0.2安时,其电阻不变,仍为10欧.
故答案为:6;10;10.

点评 本题考查电荷量、电阻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要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无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9.画出图中小球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所示,是一种运动自行车的计数系统,它主要由一块安装于车把上的“码表”、一个安装在车轮支架上的“感应器”、一个安装在车轮辐条上的“小磁铁”组成.骑行时,车轮辐条上小磁铁随车轮转动,每经过感应器一次,感应
器就会产生一个电信号,这一电信号通过导线传导至码表后,码表即可进行记录并显示出来.这种计数系统的工作过程,主要运用了哪一实验的原理(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小明同学和小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仪器进行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实验.
(1)实验前,小华问了一个问题: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一定不相等吗?小明说,如果相等,那么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将会在一条直线上.
(2)在实验中,小明认为,水里最好加几滴牛奶,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较明显地显示光路.
(3)在探究折射光线的位置时,小华将一光屏放入装置中,发现只有入射光线出现在光屏上,为了使折射光线也出现在光屏上,小华应保持让入射光线出现在光屏上的同时,让光屏垂直于水面.
(4)在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数据关系如表所示:
次数折射角(度)入射角(度)
11015.1
22030.9
33048.6
44074.6
总结得到结论: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折射角和入射角不是正比关系(填“是”或“不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沿同一直线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若经过6秒钟两车相遇,则A、B两地间的距离为(  )
A.1.2米B.2.4米C.3.6米D.6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4.请根据图中的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支点、动力和阻力的概念后,想研究“用杠杆上同一点C提起重物,能够提起重物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用钩码代替重物悬挂在杠杆的C点(每只钩码重0.5牛),用测力计对杠杆施加向上的动力F,每次都将杠杆拉到水平位置保持静止,然后将图(a)、(b)和(c)的实验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

表一(动力F=1牛)
实验
序号
支点到力F作用点
的距离d(厘米)
钩码重
(牛)
1402.0
2301.5
3100.5
表二(d=40厘米)
实验
序号
动力F
(牛)
钩码重
(牛)
40.51.0
51.02.0
61.53.0
表三(动力F=1牛)
实验
序号
动力方向
θ(度)
钩码重
(牛)
支点到力F作用线
的距离l(厘米)
7左偏601.020
8左偏401.530
9竖直向上2.040
10右偏401.530
11右偏601.020
①分析比较表一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该小组同学想利用图(a)的实验装置研究杠杆上同一点C提起物体的重力大小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d的关系.
②分析比较表二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当动力F的方向和d的大小不变时,杠杆上同一点C提起物体的重力的大小与动力F成正比.
③分析比较表三中第二列和第列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当动力F和d的大小不变时,杠杆上同一点C提起物体的重力大小与动力F的方向不一定有关(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④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重复了图(c)的实验,测量了支点到动力F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并将测量结果填写在表三中的最后一列,然后思考了表一中支点到动力F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最后他们综合分析表一和表三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的结论是:当动力F的大小不变时,杠杆上同一点C提起物体的重力大小与支点到动力F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8.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A和B分别置于高度差为h的水平地面上.物体A的密度为1125千克/米3,物体B的质量为9千克.
求:(1)若物体A的体积为8×10-33,求物体A的质量mA
(2)若物体B的边长为0.3米,求物体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B
(3)若A的边长为2h,且A、B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相等,现将A、B两正方体沿水平方向截去高度相等的一部分,使它们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求截去的高度△h(△h的值用h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9.如图所示的气球重2牛,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气球所受的重力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