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请根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电磁旋转实验

早在1812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就有了电磁之间是统一的想法。1820年春,奥斯特在他的讲座上当众展示了一个精彩的实验:在直导线附近(导线需要南北放置),放置一枚小磁针,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发生了偏转。后通过深入的实验研究,当年的7月份奥斯特发表论文,揭示了电流的磁效应。

1821年,美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重复完成奥斯特实验,并亲手做了其它许多实验。如左图所示,就是著名的电磁旋转实验装置,右图为这一装置的结构简图,其中 A是可动磁铁,B是固定导线,C是可动导线,D是固定磁铁,黑色部分表示水银。实验现象是:如果通电导线B附近只有磁铁A的一个磁极 N,磁铁A就会围绕导线旋转,同时,通电导线C也会围绕固定磁铁D的磁极 N旋转,这一装置实际上就是最早的电动机。

(1)图所示的各种装置中,与法拉第电磁旋转实验工作原理一致的是_______

A.线圈转动时小灯泡发光

B. 电路接通时,小磁铁和螺钉一起转动

C. 电路接通时线圈转动

D. 电路接通时,电铃不停的响

(2)实验研究表明,通电导线与磁铁间相互作用力的方向与通电导线的电流方向和磁铁产生的磁场方向有关。由此可知,材料中图所示的装置接通电源后,从上向下看,当磁铁A绕通电导线B逆时针旋转时,通电导线C绕磁铁D_________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答案】 BC 顺时针

【解析】(1)根据题意法拉第电磁旋转实验工作原理就是电动机原理,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故原理一致的是BC,(2)根据题意可知,A 是可动磁铁, B是固定导线,C 是可动导线, D是固定磁铁,而汞又能导电,所以由左手定则可知, 当磁铁A绕通电导线B逆时针旋转时,通电导线C绕磁铁D顺时针旋转。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所示的是某地下停车场烟雾报警器的简化原理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光敏电阻R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大,当有烟雾遮挡射向光敏电阻R的激光时,电流表的示数_______,电压表示数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当电压表示数增大到某一数值时报警器开始报警。要使报警器在浓度更低的烟雾下报警,R0应选用_______(更大/更小)阻值的电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阳通过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1)“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大小是否有关”;(2)“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大小是否有关”;改实验装置是分别将阻值已知的电阻丝放入完全相同的两个杯子中,然后在两个相同的U型管中装入水,再将U型管接入杯中密封(密封的空气质量相同且此时U型管内水面相平)。若

通电一段时间后,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使密闭空气膨胀,U型管中水面高度将发生变化,此变化反映了密闭空

气温度的变化。探究(1)中,他们将两电阻串联到电源两端;探究(2)中将两电阻分别接到电压不同的电源两端,通电相同的时间后,实验现象如图(a)、(b)所示。

(1)分析比较图(a)甲、乙两U型管中水面的高度变化情况,可归纳得出结论是:电流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当通过电阻的电流、通电时间相同时,________、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2)分析比较图(b)甲、乙两U型管中水面高度的变化情况,可归纳得出结论是: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大小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电阻、通电时间相同时,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班学生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小李同学在图中观察到烛焰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一下位置,仍然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这是因为 ______

(2)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5.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______

(3)为了观察物距等于5cm时烛焰的成像特点,请你写出接下来的操作步骤: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在使用家里的电饼铛时发现:底座和上盖可以同时加热,底座也可以单独加热.阅读说明书时看到:如图所示,电阻R1和R2是两个用来加热且阻值不变的电阻丝,上盖电阻丝R1标有“220V 、275W”,底座电阻丝R2标有“220V 550W”.

求:

(1)底座电阻丝R2单独正常工作时,电流表的示数大小;

(2)这个电饼铛底座和上盖同时正常工作20min,消耗电能多少千瓦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U﹣I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电阻值保持20Ω不变

B. 乙的电阻值保持10Ω

C. 甲、乙并联在电路中,当电源电压为2V时,电路中总电流为0.3A

D. 甲、乙串联在电路中,当电路中电流为0.2A时,甲两端的电压为2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同学用如1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2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或像,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像的位置

12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15-30cm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以外处。但是,当他们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_____________

3为了让蜡烛在C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

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淅的像。这表明像距变________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距________15cm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_________选填,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方选填,故需配戴________透镜矫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自从上初三后,为了升入卫中或一中,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由于不注意保护眼睛,发现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原来越来越近了,

①说明小明已患上 ______ 视眼,原因是看物体时晶状体所成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 ______ ,小明应佩戴具有 ______ 作用的眼镜来矫正.

②以下是用眼镜看书上的字的情形,小明的眼镜应该是图中的 ______ .(填字母)

③为了保护我们的眼睛,请写出一条保护眼睛建议或措施: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贾波特同学对如图所示的三水荷花世界电视录制和播放过程解释正确的是( )

A. 摄像机是把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

B. 话筒是把电能转化为声能

C. 扬声器是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D. 发射机发射电磁波把信号传给接收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