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带电体所带电荷量为Q1,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所带电荷量为Q2,当带电体跟验电器的金属球相接触时,观察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先闭合后又张开,根据这一现象可以判断( )
A.带电体带正电荷,且Q1等于Q2
B.带电体带负电荷,且Q1等于Q2
C.带电体带正电荷,且Q1小于Q2
D.带电体带负电荷,且Q1大于Q2
D 【解析】 试题分析: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相互抵消的现象称为中和.因验电器的金属球带正电,验电器的金属箔先闭合,说明验电器与带电体发生中和现象,所以带电体带电性质与验电器带电相反,故带电体带负电;如果带电体所带的负电荷量与验电器所带的正电荷量相等,则正负电荷恰好完全中和,金属箔将不会张开角度;如果带电体所带的负电的量比验电器所带的正电的量多,则正...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湖南省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右图是汽车启动装置原理图。对于这一装置及其工作特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旋转钥匙能使电磁铁所在电路工作
B. 电磁铁的工作电压比电动机的工作电压低
C. 电磁铁通电时,上端是S极,下端是N极
D. 电磁铁通电时,吸引上方的衔铁,使得触点A向右与B接触
C 【解析】A. 如图,旋转钥匙时,较低的电源电压,供给电磁铁工作,产生磁性将AB接通,故A正确; B. 而电机工作时,电源提供最大电压,故B正确; C. 电磁铁通电时,根据安培定则判断,上端是N极,下端是S极,故C错误; D. 电磁铁通电时,吸引上方的衔铁,使得触点A向右与B接触,从而电动机接通,启动汽车,故D正确。 故C错误,符合题意。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北京一零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3月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多选题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温度越高,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
B. 0℃的冰熔化成0℃的水时,温度和内能都不变
C. 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燃料的热值越大
D. 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无关
ABC 【解析】A.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具有”等来修饰,故A错误;B. 0℃的冰熔化成0℃的水时,温度不变,但要吸收热量,所以内能变大,故B错误;C. 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还跟燃料的质量、是否完全燃烧等有关,所以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燃料的热值不一定越大,故C错误;D.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放热能力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无关,故D正确...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重庆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 题型:填空题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下列事例中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几种都不同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炮弹里火药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炸开弹壳后温度降低
B.锯木头时,锯条会发烫
C.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杆时手感觉到冷
D.擦划火柴,火柴头着火
做功;热传递;C 【解析】试题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炮弹里火药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炸开弹壳时气体内能转化为弹壳的机械能,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锯木头时,锯条与木头之间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木头和锯条的内能,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杆时,能量...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重庆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B. 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会升高
C. 在质量相同的前提下,温度升高得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不一定多
D. 物体的内能减小时,一定是放出了热量
C 【解析】解答:A. 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故A错误;B.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C. 由Q=cm△t可知,温度的变化与吸收的热量、比热容、质量有关,因此在质量相同,比热容不确定的前提下,温度升高得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不一定多,故C正确;D. 物体的内能减小时,可能是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外界...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8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4月模拟 物理试卷及答案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图中点燃蜡烛A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白纸板上将________ (选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 像.
(2)再点燃一个与蜡烛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上,蜡烛B刚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________
(3)以上实验过程中的不当之处是________
没有 虚 大小相等 B蜡烛被点燃了 【解析】(1)蜡烛A在平面镜中成像,在像的位置上用白纸承接像时,白纸上不能接到像,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 (2)把与A蜡烛同样大小的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蜡烛B刚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 (3)以上实验过程中的不当之处是B蜡烛被点燃了.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没有;虚;(2)大小相等;(3)B蜡烛被点...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重庆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10月月考物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解析). 题型:单选题
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 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B 【解析】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 “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 【解析】 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 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