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同学与乙同学一起出发B. 4s8s内,只有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

C. 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 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答案】C

【解析】

A.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4s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故A错误;

B.4s8s内,甲、乙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0s8s内,甲通过的路程是5m,乙通过的路程也是5m,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

D.甲同学从4s开始行走,8s末行走了5m,用时4s,则甲的速度:v===1.25m/s

乙同学从0s开始行走,8s末行走了5m,用时8s,则乙的速度:v== =0.625m/s.D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做“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同学们先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 A: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猜想 B: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 C: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同学们利用一个物体、弹簧测力计、水、盐水和细线,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通过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_____N,盐水的密度是 _____kg/m3

2)通过分析比较所有实验,可以验证猜想____是错误的,而其它猜想是正确的.(选填“A”、“B”或“C”)

3_______三次实验可验证猜想B是正确的。

4)能正确反映浮力F与物体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关系的图像是_________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伽利略斜面实验中如图所示:

(1)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分析现象时,一般人注意到的是:小车在毛巾上运动时所受的阻力大,所以运动距离短,而科学家却注意到:小车在较光滑的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更远,并由此推想,运动着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物体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名的____________定律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总结和推理得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6 V,两块电流表指针的位置均如图乙所示,则R1电阻是______Ω,若将滑片P向右移动,电流表A1的示数将_______,电流表A2的示数将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想测2.5 V小灯泡灯丝的电阻(阻值大约为10 Ω),电源电压为6 V。

(1)小明按如图连好电路,并按正确的顺序操作,闭合开关后灯不亮。小明猜想:

A.可能是灯丝断了;

B.可能是滑动变阻器开路;

C.可能是小灯泡短路。

请根据电表示数判断故障原因,并将与故障对应的电表示数填入表1_______________

1

(2)小明排除故障后,再次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通过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记录的数据如表2所示。表2

请仔细分析实验数据,表2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数据,这个数据是________,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_______Ω。

(3)小明处理完数据后发现,三次测得灯丝电阻相差较大,与其他同学交流也是同样的情况,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R1=10Ω,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V2的示数U2=2.4V,电流表A的示数I=0.4A。求:

(1)电压表V1的示数U1

(2)电阻R2的阻值。

以下是小谢同学的解答过程:

解:因为R1R2并联,所以U1=U2=2.4V,I1=U1/R1=2.4V/10Ω=0.24A,I2=I- I1=0.4A-0.24A=0.16A,R2= U2/I2=2.4V/0.16A=15Ω。

小谢同学的错误根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解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邻居大叔正吃力地把一重物搬上高台,放学回家的小勇看见后急忙前去帮忙。他找来一块木板,搭成图乙所示的斜面,结果非常轻松的把同样的重物推到了高台上。关于这两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种情况下更省力 B. 乙种情况的机械效率高

C. 两人做同样多的有用功 D. 小勇做功的功率要大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张江同学自备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该实验采用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目的是_____

A成像更清晰 B能确定像的位置 C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该同学应在玻璃板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的像。

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_____(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选填“虚”或“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1=10 N作用下,木板甲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向右运动,同时物块乙相对于地面静止,已知此时细绳对物块乙的拉力F2=4N.则木板甲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________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