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下列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饮水机加热B.冬天对手哈气手变暖
C.钻木取火D.将冰块放入可乐中,可乐变凉

分析 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是内能和其它形式能之间的转化;热传递时时是热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解答 解:A、用饮水机加热,电流通过电热丝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传递给水,水的内能增大;故A错误;
B、冬天对手哈气,手感到暖和,是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所以B错误;
C、钻木取火属于摩擦生热现象,是因为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C正确;
D、将冰块放入可乐中,冰块吸收热量,可乐放出热量,温度变低,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要判断是由哪种方式改变内能,关键是看是发生了能量的转化还是发生了能量的转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派生来的新项目,它集健身、娱乐、竞技于一体,以其独有的登临高处的征服感吸引了众多爱好者.要测量某运动员在一次攀岩比赛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该运动员的重力、攀岩高度和攀岩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测量平均速度:
(1)装置: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便于测量时间.
(2)过程、表格:
①小车在哪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大?老师提出课题后,小雨猜测可能BC段的平均速度最大.
②如图,保持斜面的坡度不变,分别测出小车通过全程AC和上程AB段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然后计算出对应的平均速度,实验数据如表.
路段路径/cm时间/s
AC903
AB402
(3)上述探究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4)问题讨论:如果用上述器材还要证明运动的物体有惯性,具体做法是: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小车在水平方向不受牵引力,依然运动,说明小车有惯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分别为:A(15:35:20)B(15:35:22)C(15:35:23)(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frac{s}{t}$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填“大”或“小”)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填“大”或“小”)
(4)小明通过计算得出小车在AB段的距离0.400m;BC段的时间1s;整个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为0.3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观察思考如图后你会发现:制造飞机用的材料一定具有密度小的力学特点;发射火箭用的推进剂(燃料)一定具有热值大的热学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小文发现:生鸡蛋放入水中会下沉,鸡蛋的密度到底有多大呢?他来到实验室做实验.

(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观察到指针的偏转情况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左(选填“左”或“右”)调,使天平横梁平衡;他把鸡蛋放入天平左盘,正确操作后,天平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鸡蛋质量是57.2g,他又按图丙所示的方法测出了鸡蛋体积是52cm3,则鸡蛋的密度为1.1g/cm3
(2)小文回家后又想测熟鸡蛋的密度,他把熟鸡蛋放入水中发现它也下沉,于是他找来家中的一个柱形薄壁的透明杯子、小米、刻度尺、水盆和适量的水,进一步测出了熟鸡蛋的密度.请你帮他将后面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写出熟鸡蛋密度的表达式.
①向杯内倒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杯内水的高度为h1
②将鸡蛋浸没在杯内的水中,用刻度尺测出杯内水的高度为h2
③取出鸡蛋,将杯内水倒净并擦干,放入适量小米,其漂浮在水盆中如图丁(放小米的目的是使杯在水中不倾斜),用刻度尺测出杯底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3
④将熟鸡蛋放入杯内小米中,杯子仍竖直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测出杯底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4.熟鸡蛋的密度表达式为ρ=$\frac{{h}_{4}-{h}_{3}}{{h}_{2}-{h}_{1}}$×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学习热学时的“物理学习笔记”,其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一定会升高
B.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C.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低的物体向温度高的物体传递
D.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小组用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当蜡烛距凸透镜30cm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是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没在同一高度上.
(2)当蜡烛距凸透镜6cm时,光屏上没有(填“有”或“没有”)像,在实际生活中放大镜(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
(3)当蜡烛距凸透镜18cm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用不透明硬纸板将凸透镜遮挡一半,则光屏上的像是完整(填“完整”或“不完整”)的,但像将变暗.
(4)当蜡烛从距离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cm处时,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和凸透镜间的距离变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之外,移动光屏找到像.若将蜡烛向凸透镜移动s1的距离(此时物距仍然大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重新找到像,光屏移动的距离为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光屏上的像变小
B.光屏远离透镜移动,且s2<s1
C.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光屏上的像变大
D.光屏靠近透镜移动,且s2=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