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如图所示,一列火车长200m,以2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条隧道,全部在隧道里行驶的时间是10min.
(1)列车做匀速运动的含义是什么?
(2)隧道的长度是多少?
(3)列车通过隧道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分析 (1)匀速运动是指在行驶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
(2)已知全部在隧道里行驶的时间和速度,由速度公式可求得火车前进的距离,此距离减去火车长度即为隧道长度.
(3)从车头进入隧道至车尾离开隧道是列车完全通过隧道,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是隧道与列车长度之和,又知速度,利用速度公式可求时间.

解答 解:(1)列车做匀速运动的含义是在行驶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即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相等;
(2)t=10min=600s;
因为v=$\frac{s}{t}$,
所以,火车在10min内通过的距离为:s=vt=20m/s×600s=12000m,
列车的长度为200m,
故隧道的长度为:12000m-200m=11800m;
(3)列车通过隧道所需的时间:
t′=$\frac{s′}{v}$=$\frac{12000m}{20m/s}$=600s.
答:(1)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相等;(2)隧道的长度为10000m;(3)列车通过隧道所需的时间为600s.

点评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变形公式的应用,知道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是隧道与列车长度之和、列车全部在隧道里行驶的路程即为隧道长减去车长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夏天,如果将自行车内胎充气过足,又放在阳光下暴晒,车胎极易爆裂,暴晒过程中可以认为内胎容积几乎不变.在爆裂前的过程中,气体吸热,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压强增大,气体内能增加,在车胎突然爆裂的瞬间,气体内能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图中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灯泡L标有”6V   6W“字样,开关S闭合后,在滑片P从b端向a端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灯泡电压的变化范围为0~6VB.灯泡电流的变化范围为0~1A
C.灯泡电阻的变化范围为0~6ΩD.灯泡电功率的变化范围为0~6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在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有关;
猜想二: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猜想三: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长度有关;
猜想四: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粗细有关.
(1)为验证猜想一,他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时将同一弹簧压缩不同(相同/不同)的长度(弹簧被压缩后未超过其弹性限度),将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松开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分析比较木块被推动距离的远近,从而比较弹性势能的大小;
(2)为验证猜想二,需选用的两根弹簧,实验时将两根弹簧压缩相同(相同/不同)的长度,将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松开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时,若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不能(能/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4)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认为:小球和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后都要停下来,所以弹簧、小球和木块所具有的机械能最终都消灭了,你认为小明的观点是不正确(正确/不正确)的,理由是机械能转化为了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常见的一些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街道边“刺眼”的玻璃幕墙B.夜晚朦胧的月亮
C.呈现着彩色图案的投影屏幕D.白天火热的太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如图所示是八架“歼10”战斗机在“空警2000”预警机的引领下,拉出绚丽彩带飞过天安门上空的情景.“歼10”战斗机相对于“空警2000”预警机来说,是静止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地面观众看“空警2000”预警机是运动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实验课上,小明和小强分在同一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他们将蜡烛放在图中B处,移动光屏到D处时,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且像和物大小相等,他们选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0cm.
(2)他们把蜡烛移动到A处,发现屏上的像很模糊,要使像变清晰,光屏应向左(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此时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在步骤(2)的基础上,小明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时,发现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小强发现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变得清晰.小明戴的眼镜是凹透镜,小明的眼睛属于近视眼(选填“近视眼”、“远视眼”或“正常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危急情况,司机常要紧急刹车,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叫做停车距离,停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加上制动距离.(注:反应距离是指司机发现情况到踩下刹车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刹车后汽车在路面上滑行的距离).

下表是司机驾驶小汽车时,在水平、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的统计数据
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距离(m)
20426
408816
60102030
80163248
100205070
(1)为了安全起见,在能见度只有30m的大雾天,当他驾驶汽车在同一公路上行驶时,允许的反应时间不能超过0.6s.
(2)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中用平滑曲线绘出制动距离随速度变化的曲线.
(3)一起发生在限速50km/h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后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为25m.请你根据图象判断司机是否超速?超速.
(4)经测定,某司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距离”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试验中,该司机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8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司机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司机的刹车反应时间是0.7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极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建筑物内部遭遇火灾,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吸入有毒有害气体,这是因为含有有毒有害气体的空气由于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聚集在房间的上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