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对它们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立竿见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C.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实像
D.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分析 (1)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变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4)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解答 解:A、立竿见影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故B错误;
C、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比实际位置要浅,故C错误;
D、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白衣服能反射所有色光,因此观众看到她的上衣呈红色;蓝色裙子只能反射蓝光,不能反射红光,因此裙子呈黑色.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的直射、近视眼的矫正、光的折射和物体的颜色,内容较多,综合性强,记住相关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是几位同学关于教材中几个小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在A瓶也能说明气体分子在运动
B.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测力计的示数变大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
C.
两个铅柱没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
压下的活塞又被迅速向上弹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所示,攀岩者仅靠手脚灵活运用抓、撑、蹬等动作,用力实现身体的平衡,从而达到难以企及的顶点,在攀岩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攀岩者静止在如图位置时,他受到的是平衡力
B.攀岩者受到的重力与岩石对他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岩石对攀岩者的作用力大于他对岩石作用力
D.攀岩者摄取食物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他增加的机械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收音机的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当你打开收音机时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关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听到的声音是由广播电台发出,靠电磁波传来的
B.纸小人跳舞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音乐声越大,小人舞动的越剧烈,说明物体的音调越高,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D.关掉声音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一些同学观察到建筑物的支柱一般都为圆柱和四棱柱,他们想了解支柱的最大承受压力与支柱的形状是否有关,为此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每人各选三张相同的白纸,按图a所示分别折成空心的四棱柱、圆柱、三棱柱(如图b),接合处用双面胶粘住;
②三位同学分别在四棱柱上放一硬质塑料板,然后:
甲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砝码,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砝码的总质量(如图c);
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钩码(每个钩码质量为50克),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钩码的总质量;
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细沙,直到支柱被压塌,用天平称出添加细沙的总质量并记录.
③再分别用圆柱和三棱柱重复实验步骤②,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1)此实验中甲同学添加砝码的合理顺序应该是从小到大(选填“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2)最能精确反映支柱所能承受最大压力的是丙同学所做的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是教材中的几个探究案例,哪一个与另外三个研究方法不同(  )
A.“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用木块移动的距离显示动能大小的方法
B.“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实验中,用细铁屑来显示磁场分布的方法
C.“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方法
D.“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实验中,用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显示产生热量多少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已知某杠杆的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为6:1,则用25 牛的动力能撬动150牛的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小明想知道灯的亮暗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于是找来额定电流均小于0.6A,额定电压是2.5V的灯L1和额定电压是3.8V的灯L2,先后接在电源电压恒为6V的电路中,按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探究.

(1)小明在检查电路连接时,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图甲中找出来并打上“×”,再画线把它改到正确的位置上.
(2)电路连接正确后,小明继续进行实验: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灯L1发光,测出灯L1的相关物理量,并在实验表格中记录数据和现象.实验中,当滑片移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2V.
(3)用L2替换L1重复以上的实验,但需要改变电压表的量程.
(4)在小明完成的实验报告中,其中的一个实验表格如下:
序号电压U/V电流I/A灯泡L1的亮度电功率P/W电功率的平均值(W)
12.200.28比正常发光时暗0.620.76
22.500.30正常发光0.75
32.800.32比正常发光亮0.90
小明通过对比、推测、分析表中数据及现象得出最后的结论是: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
(5)在交流讨论中,小明知道了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数据的记录都是正确的,但所设计的这个实验表格存在不妥之处,是设计电功率“平均值”一栏.
(6)小明进一步思考,认为把灯换成定值电阻,该实验可以用来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他这种想法是正确(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