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在早晨,有时会看到雾,它们形成的原因是(  )
A.水蒸气的液化B.水的凝固C.水蒸气的凝华D.水的蒸发

分析 先看雾是什么状态的,然后看它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再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

解答 解:
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液滴,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这是物态变化这一章中最基本的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在进行测量时,测得的值与真实值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叫误差,误差不能消除,只能减小,常用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办法来减小误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关于磁铁、磁场和磁感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都会获得磁性
B.磁感线是从磁体的N极发出到S极的实际曲线
C.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D.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理的南北极与地磁场的南北极基本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讲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或焦点上).
(3)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蜡烛火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蜡烛上移动,或者凸透镜下移动,或者光屏向上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
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
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
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
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D.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一个灯泡的亮度决定于它的(  )
A.额定功率B.额定电压C.实际功率D.实际电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电流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导体中有电流时发生的一些现象,如小灯泡发光可以知道电流的存在,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在下面的实例中应用“转换法”的是(  )
A.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
B.用水流类比电流
C.在课本“想想做做”中,小明通过观察两个烧瓶中煤油温度变化的快慢来判断电流放出的热量的多少
D.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先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一般情况下,容器内装的液体越多,敲击容器时容器振动的越慢.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如果能分别发出“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杯子的序号是(  )
A.甲 乙 丙 丁B.丁 丙 乙 甲C.丁 甲 丙 乙D.甲 丙 乙 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白炽灯用久了会变暗,这是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