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八年级九班同学探究与声音有关的实验
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
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
实验三、打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
实验四、把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声
(1)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归纳法.
(2)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
(3)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他继续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如图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
小马发现他收集的数据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________.
(4)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A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载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________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B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则________把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5)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
A.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B.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①小马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____.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____是正确的.
②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猜想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马他们的后一次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填步骤前的英文字母)
【答案】振动转换法应该是尺振动的声音,而不是尺拍打桌子的声音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一乙第一次声音响度大,第二次声音响度小①EADBC
【解析】
(1)分析(1)中的各个现象,不难看出发声体的共同特征是振动;(2)由于音叉的振动情况不易观察,所以将振动的音叉放入水中,观察水的情况,即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水的振动,便于观察,即该过程中采用了转换法;(3)因为实验是为了研究尺振动是所发出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而不是研究尺拍打桌子与其振幅的关系,故他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应该是尺振动的声音,而不是尺拍打桌子的声音;故改正错误后,其正确的结论是: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4)由于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即其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所以在划动塑料梳子时,第一次快,第二次慢,故第一次的音调高;在B图中,由于甲图的梳子齿比较稀少,而乙图梳子齿比较密,故划动时,乙图振动的快,即乙音调高;
(5)①由于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好,故分析两次现象,不难看出其不同之处是:第一次声音响度大,第二次声音响度小;即相对于原来的猜想来说,据此可知猜想①是正确的;
②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据上面的过程知,其探究过程中的步骤依次是:EADBC.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记录了声波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不同种类的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请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温度为10℃时,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米/秒。
②声波的传播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
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最大飞行速度一定的飞机要在空气中超音速飞行,在什么条件下更容易成功?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a)图中天平所称物质的质量是 ________g,(b)图中圆的直径是 ________cm,(c)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间普通卧室内空气的质量相当于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空气密度为1.29kg/m3)( )
A. 一支粉笔 B. 一个鸡蛋 C. 一名中学生 D. 一辆轿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L是“12V 6W”的小灯泡,R1是定值电阻,R2是最大阻值为24Ω的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和灯泡电阻均不变。
(1)求小灯泡的阻值;
(2)闭合开关S、S1,滑片P在a端时,小灯泡恰能正常发光,且电流表示数为0.9A,求R1的阻值;
(3)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求在滑片P在滑动变阻器b端时,求灯泡的实际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10分)小亮同学做测定“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实验时所用器材有电压为6V的电源、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于1W)、滑动变阻器(50Ω 1A)、以及符合实验要求的电表、开关和导线.如图甲所示是小亮同学没有连接完整的电路.
(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2)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的电路连接完整.
(3)小亮同学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故障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4)小亮同学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同时,眼睛应注视 .
A.小灯泡亮度
B.电压表示数
C.电流表示数
D.滑动变阻器滑片
(5)小亮同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处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2V,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时,应将滑片P向 端移动(选填“A”或“B”).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此时小灯泡的电阻是 Ω.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外,还有 的作用.
(6)小亮利用该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他将小灯泡换成多个定值电阻R,保持电压表示数始终为如图丙所示,多次更换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R,并记录各次电流表的示数,若不更换其他器材,为了能够完成实验,更换的电阻阻值不能够大于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质套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
(1)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①类比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时,光屏从焦点处远离透镜过程中,光斑越大越暗的现象,可判断猜想1是_________的.
②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小组对像的清晰度与亮度问题作进一步探究.
①在纸筒底部中心开一小孔a,又在a上下等距的位置再开两个小孔b、c,光屏上观察到三个像.在b、c两孔处放置两相同的三棱镜,移动光屏到图丙位置时,光屏上只出现一个清晰的更亮的像.则b、c两小孔处三菱镜放置的方式可能是________.
②他们设想在b、c两孔之间再开若干个小孔,并在小孔处放置棱镜,所成的像都与b、c两孔处三棱镜所成的像重合,则光线通过这些棱镜的偏折程度比通过b、c两孔处三棱镜的要________(选填“大”或“小”).
③若开一个大孔,并在大孔处放一合适的凸透镜替代上述所有棱镜后,恰能在图丙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此像是_______的倒立实像;若只用a孔替代凸透镜,在图丙位置光屏上所成的像与该透镜所成的像相比,像的亮度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上图(不计绳重和摩擦):学生在做分组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一定用到的器材是______,可以不用的器材是___________(选填“刻度尺”“弹簧秤”)。用此滑轮组将100N的重物匀速提升的过程中在绳子自由端施加的拉力为60N,当用此滑轮组缓慢提升重为200N的货物时,绳子自由端拉力是___ N,动滑轮重是___ N,机械效率是_____,对此题的情境总结出一个合理的结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茶杯的变迁
在古老的欧洲流行一种陶瓷茶杯,叫梨形杯(如图所示),它较大的杯口使茶水有令人满意的变凉效果.下部球形设计茶杯有较小的表面积和较大的容量,这种设计又能使茶水保温很长时间,让你长时间谈话时可以细品热茶.梨形杯在欧洲沿用数百年后,被廉价的圆柱形玻璃杯所代替,因为玻璃把手的发明,使玻璃杯得以更加方便地使用.
(1)如果玻璃把手的材料用金属材料替换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玻璃杯除设计把手之外,还有哪些设计解决了玻璃杯使用的不便,请列举一例 .
(3)试解释陶瓷梨形杯能使茶水保温很长时间的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