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10Ω,现将电流表A1、A2分别串联在电路中,向左移动滑片P,每次移动滑片P,均使R2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少相同的值,此过程中两表的示数如表所示.求:
(1)电源电压U;
(2)R1在1min消耗的电能;
(3)通过计算说明电流表A2连接在电路中的位置.
滑片P移动的次序124
电流表A1的示数/A0.300.300.30
电流表A2的示数/A0.400.450.60

分析 (1)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并联,由表格数据可知电流表A1的示数不变,根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滑片移动时通过R1的电流不变,据此判断电流表A1的位置,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
(2)根据W=UIt求出R1在1min消耗的电能;
(3)电流表A2的位置可能位于R2支路、可能位于干路,若位于R2支路,由表格数据可知通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对应的电阻;若位于干路,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通过R2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2的阻值;然后分别判断两种情况R2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量是否符合题意得出答案.

解答 解:(1)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并联,
由表格数据可知,电流表A1的示数不变,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所以,滑片移动时,通过R1的电流不变,即电流表A1测R1支路的电流,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由I=$\frac{U}{R}$可得,电源的电压:
U=I1R1=0.30A×10Ω=3V;
(2)R1在1min消耗的电能:
W1=UI1t=3V×0.3A×60s=54J;
(3)电流表A2的位置可能位于R2支路、可能位于干路,
①若位于R2支路,由表格数据可知,通过R2的电流依次为I2=0.40A,I2′=0.40A,I2″=0.40A,
则R2接入电路的电阻依次为:
R2=$\frac{U}{{I}_{2}}$=$\frac{3V}{0.40A}$=7.5Ω,R2′=$\frac{U}{{I}_{2}′}$=$\frac{3V}{0.45A}$≈6.7Ω,R2″=$\frac{U}{{I}_{2}″}$=$\frac{3V}{0.60A}$=5Ω,
所以,△R2=R2-R2′=7.5Ω-6.7Ω=0.8Ω,△R2′=R2′-R2″=6.7Ω-5Ω=1.7Ω,
因△R2≠△R2′,
所以,电流表A2不可能位置R2支路;
②电流表A2位于干路,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通过R2的电流依次为:
I2=I-I1=0.40A-0.30A=0.10A,I2′=I′-I1=0.45A-0.30A=0.15A,I2″=I″-I1=0.60A-0.30A=0.30A,
则R2接入电路的电阻依次为:
R2=$\frac{U}{{I}_{2}}$=$\frac{3V}{0.10A}$=30Ω,R2′=$\frac{U}{{I}_{2}′}$=$\frac{3V}{0.15A}$=20Ω,R2″=$\frac{U}{{I}_{2}″}$=$\frac{3V}{0.30A}$=10Ω,
所以,△R2=R2-R2′=30Ω-20Ω=10Ω,△R2′=R2′-R2″=20Ω-10Ω=10Ω,
因△R2=△R2′,
所以,R2每次均减小10Ω,符合题意,故A2接在干路中.
答:(1)电源电压为3V;
(2)R1在1min消耗的电能为54J;
(3)通过计算可知电流表A2连接在干路上.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利用好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和利用好“每次移动滑片P,均使R2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少相同的值”是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小刚同学研究水的沸腾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他想测水在这个过程中的温度,于是他找到家里的温度计,如图1所示,当水温升到89℃时,小刚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刚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3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小刚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4中A、B所示,则图中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中A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由图象可以看出,把水从91℃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4min.水的沸点为99℃.根据图象可以推断,如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1min,则水的温度是99℃.
(3)由图象可知水沸腾的规律: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水量太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1)图甲是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组装实验装置时,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非常重要,应当先调整固定铁圈的位置(选填“铁圈”或“铁夹”);实验时,小雯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缩短实验时间.
(2)实验时,当水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程中气泡体积逐渐变大,直至水面破裂,水开始沸腾.
(3)当水温上升到 80℃时,每隔0.5min记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沸腾一段时间,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可知: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先快后慢,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与环境的温差变大,加快散热.
(4)小刚、小玲与小敏在同一小组做实验,小刚与小玲分工合作,小刚计时,小玲读出温度并记录数据,而小敏独自计时,读取温度并记录数据.他们同时按下秒表且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小敏每次读数都比小玲迟5s.在同一坐标标系中,将小玲和小敏所测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以发现,小玲的图象在小敏的右(选填“左”或“右”)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电热水器烧水时,是将电能转化为水的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如图所示是分别测量某导体A和导体B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后得到的U-I关系图线.由图可知,通过导体B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不成(选填“成”或“不成”)正比,所以导体B的电阻值会改变(选填“保持不变”或“会改变”);把导体A和B并联接入2V的电路中时,通过导体A的电流为0.4A,干路电流为0.9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一条镍铬合金线的两端加上4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是0.2A,则它的电阻是20Ω;若此合金线的两端增至8V时,它的电阻是2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所示,某种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观察图象并回答:
(l)物质开始加热时的温度是40℃;
(2)这种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物质的熔点是80℃,熔化过程中用了6min;
(4)BC段表示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填物态形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根据要求作图.

(1)在图1中画出使轻质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的力F的示意图及其力臂.
(2)根据图2中的电流方向,从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三个元件符号中选出两个,填入电路的空缺处.要求:①闭合开关,两灯都能发光;②两灯并联连接.
(3)如图3所示,是常用的插线板.在使用中发现:插线板上的指示灯在开关闭合时才会发光,插孔正常通电;若指示灯损坏,只要开关闭合插孔还能正常通电.根据上述现象,在图中画出开关、指示灯和插孔的连接方式,并与电源线接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学习了奥斯特实验后.小军和小民认为:通电的螺线管周围也存在磁场.可是.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是什么样的呢?为此.他们找来器材并连成了右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运用研究磁场的方法来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

(l)小军使用小磁针来进行探究.他先在本板上螺线管一端标有黑点的九个位置(图甲)各放置了一个小磁针.通电后发现这九个小磁针的指向如图乙所示,改变通电电流的方向后.重新实验发现这九个小磁针的指向如图丙所示.
根据小军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通电螺线管外部,中心轴线上各点的磁场方向是相同的;除中心轴线外,通电螺线管外部其他各点的磁场方向是不同的;
b.通电螺线管外部各点的磁场方向还与电流方向有关.
(2)小民的实验方法是:先在一张自纸中问按照螺线管的大小挖一个孔.然后把孔对准螺线管将白纸铺在木板上.再把绷铁屑均匀地洒在白纸上.通电后轻轻敲击木板.发现细铁屑的排列情况如图丁所示;改变通电电流的方向后.重新实验发现细铁屑的排列情况基本没有变化.根据小民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我们学过的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3)小军和小民对他们的实验结论进行讨论后发现.如果把通电螺线管看作一个磁体.则它的N极和S极的位置是由通电电流的方向决定的.怎样描述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N极位置之问的关系呢?
小军经过反复思考发现:从通电螺线管的一侧看去,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和N极位置的关系与拧电流表上的螺帽时螺帽旋转的方向和螺帽前进方向的关系挺相似的.
小军根据他的上述发现对“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N极位置的关系”的描述是:从通电螺线管的一侧看去,若电流是顺时针旋转的,则这一侧为通电螺线管的S极,若电流是逆时针旋转的,则这一侧为通电螺线管的N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