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课外学习小组在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的关系”实验时,实验数据如表.
钩码重/N00.511.522.533.54
指针位置2223242526272828.528.6

(1)在图1中画出弹簧伸长L与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
(2)根据实验数据,你认为用这样的弹簧能做一个测量范围是0~3N的测力计?理由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3)当悬挂物体后,指针指在25.5cm处,那么该物体向下拉弹簧的力是1.75N.
(4)如图2是两种材料在受到一定拉力作用下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图象.如果要制作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材料甲(填“甲”或“乙”)制作的弹簧秤.

分析 (1)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最大弹性限度就是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3)求出指针指在25.5cm处时弹簧的伸长量,根据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求此时拉力大小;
(4)在施加相同拉力的情况下,伸长越明显的弹簧,测量会越精确,伸长越不明显的弹簧,一般量程会更大,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来进行选择.

解答 解:
(1)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2)能做量程为0~3N的测力计.理由是拉力在3N之前,拉力每增加0.5N弹簧都伸长1cm,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而拉力在3N以后,就不存在这种正比关系.
(3)当悬挂物体后,指针指在25.5cm处,由于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则$\frac{1N}{24cm-22cm}$=$\frac{F}{25.5cm-22cm}$,拉力F=1.75N;
(4)读图象可知,在拉力相同时,弹簧甲的伸长更明显,因此它适合制作精确度较高的测力计,弹簧乙的伸长更不明显,而且能承受较大的拉力,因此它适合制作量程较大的测力计.
故答案为:
(1)如图所示;
(2)0~3N;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3)1.75;
(4)甲.

点评 此题是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注意对弹簧伸长的理解(弹簧伸长的长度),易错点在第四问,注意细心选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在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a、b、c、d四次测量.如图一所示.

(1)从原理上讲,a、c两次弹簧秤测量的示数差与b、d两次弹簧秤测量的示数差相等(选填a、b、c、d字母).但在实际测量中,这个示数差并不完全相等而略有差异,其可能的原因是:不能完全收集溢出的水、读数不准确、弹簧秤的精确度不高等.
(2)某小组同学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设计,如图二:在铁架台上悬挂两个规格相同的弹簧秤,C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D是用大号饮料瓶、带孔橡皮塞以及弯曲玻璃管自制的溢水杯,M是升降平台(可使溢水杯缓慢上升、下降).实验中,同学们通过升降平台,改变重物浸入水中的深度,观察、记录、比较弹簧秤A和B示数,即可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规律.与图一实验相比,请简要说明改进后的实验设计具有哪些优点?(至少写出两条)
(3)实验中,他们做出了弹簧秤A的拉力F与物体下表面所处深度h的关系的图象.如图三所示.从图象可知,当物体所处深度为8cm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1.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2014年4月14日,为寻找失联的MH370航班,启用了“蓝鳍金枪鱼-21”(简称“金枪鱼”)自主水下航行器进行深海搜寻.其外形与潜艇相似(如图甲所示),相关标准参数为:体积1m3、质量750kg,最大潜水深度4500m,最大航速7.4km/h(不考虑海水密度变化,密度ρ取1.0×103kg/m3,g取10N/kg).

(1)假设“金枪鱼”上有面积为20cm2的探测窗口,当它由海水中2000m处下潜至最大潜水深度处,问该探测窗口承受海水的压力增加了多少?
(2)“金枪鱼”搜寻任务完成后,变为自重时恰能静止漂浮在海面上,此时露出海面体积为多大?
(3)若上述漂浮在海面的“金枪鱼”,由起重装置将其匀速竖直吊离海面.起重装置拉力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图中P3=3P1.求t1时刻起重装置对“金枪鱼”的拉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海南椰子文化在全国独树一帜.成熟的椰子将枝条压弯,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采摘者把椰子从树上扔下,椰子的重力势能将减小(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按照要求规范作图(作图时请用刻度尺)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1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M′的像A′B′.
(2)如图2所示,玩具小车沿斜面向上做减速运动,在图中画出小车的受力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为5Ω,R2上标有“50Ω、1A”的字样,电源电压保持15伏不变.
(1)允许R2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为多少?
(2)电路中允许消耗的电功率最大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灯L1标有“6V 6W”字样,灯L2标有“12V 12W”字样,将L1、L2连成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两灯都能发光,则(  )
A.灯L2比L1
B.灯L1、L2实际电压之比为1:2
C.若一电表示数突然减小,另两电表示数不变,则可能是灯L2灯丝断了
D.若将灯L1、L2串联后接入电路,两灯都能发光,则实际功率之比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春天里常有寒潮来临,在寒潮到来之前,为了保护秧苗夜间不被冻坏,傍晚往秧田里多灌些水,这样,夜间秧田的温度不致降低太多,秧苗不会冻坏,这主要是利用水的哪一个特性(  )
A.吸收热量多B.比热容较大C.密度较大D.水不善于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小组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质量为m的物体从斜面上滑下时,在水平面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实验中,该小组同学利用位移传感器测出了物体刚到达水平面时的初始速度v、以及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s.相关数据记录在表1中.表1:
序号m(千克)v(米/秒)s(米)
10.121
20.221
30.144
40.244
50.169
60.269
①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在斜面上物体释放的高度来改变初始速度v.
②根据实验数据可知:s与质量(m)无关.
③根据实验序号1与3与5或2与4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水平面上,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随初始速度v的增大而增大,再进一步定量分析,发现物体移动的距离与速度的平方(v2)成正比.
④该小组同学还想利用该实验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数据中质量不同的物体移动的距离相等,有同学得出了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无关的结论.请你判断:该结论是错误的(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在速度相同,质量不同的情况下,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不同,因此不能仅从物体移动的距离来判断做功本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