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王波同学帮父母搬家,现有15捆书籍,每捆书籍的质量都为5kg.王波想尽快将它们搬上10m高处的新家.如图所示是王波可以提供的用于搬运物体的功率与被搬运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为了尽可能快地将这批书籍搬上新家,他每次应搬3捆.若每次下楼时间是上楼时间的一半,则他最快完成搬运任务并返回原地,所用的总时间为225s.(g=10N/kg)

分析 (1)通过图线知,顶点的输出功率最大,由于总功一定,根据P=$\frac{W}{t}$得出何种情况下搬运的时间最短;
(2)根据G=mg求出每次搬运的书籍的重力,利用W=Gh求每次搬运做功;又知道最大输出功率,根据t=$\frac{W}{P}$可求每次上楼时间,再求出下楼时间,进而得出完成搬运任务并返回原地所用的总时间.

解答 解:
(1)由坐标图可知:当搬运质量为15kg物体时,人用于搬运物体的功率(输出)最大,其值为50W;
每捆书籍的质量是5kg,15捆书籍的总质量为75kg,由于搬运书籍所需要做的总功是一定的,为了尽可能快地将这批书籍搬上新家,要求人始终在最大功率(输出)状态下工作,因此每次应搬运质量15kg的书籍,即他每次应搬3捆.
(2)每次搬运的书籍的重力:G=mg=15kg×10N/kg=150N;
重力做的功:W=Gh=150N×10m=1500J;
由P=$\frac{W}{t}$得,每次上楼所用的时间:t=$\frac{1500J}{50W}$=30s,
每次下楼所用的时间:t′=$\frac{1}{2}$t=$\frac{1}{2}$×30s=15s,
则一个来回需要的时间:t1=t+t′=30s+15s=45s,
总共有15捆书籍,1次搬3捆,所以,要完成搬运任务需要5个来回,
则他最快完成搬运任务并返回原地所用的总时间:
t=5t1=5×45s=225s.
故答案为:3;225.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功的计算公式和功率的计算公掌握和应用,为了求尽快把物体搬到楼上需要的时间,从P-m图象上读出最大功率和最大功率下的搬运质量,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有一定的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实验时,调节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该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会向上(选填“上”或“下”)移动,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小明将另一个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并适当调整镜片的位置,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则这个镜片是凹透镜(选填“凸透镜”、“凹透镜”或“平面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某同学在中药房看到售货员使用的杆秤,对此产生了兴趣,杆秤的平衡条件是什么?于是他利用下图装置进行模拟探究.

(1)在没有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只将杠杆左端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边旋一些.
(2)杠杆调好后,第一组同学按图乙进行实验,请在图乙中画出F1的力臂及阻力F2.第二组同学按图丙进行实验.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第二组实验更合理,理由是便于测量力臂.
(3)按图丙实验时,得到的数据见表格.由此他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
次数F1/Nl1/cmF2/Nl2/cm
11824
228116
321238
(4)若杆秤的秤砣质量为100g(忽略杆秤自重及秤盘质量),秤盘悬挂点距离支点为l1,秤杆上最大的刻度标记距离支点为l2,且l1:l2=1:3.则此杆秤的最大称量是30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移动电话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走在世界前列,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居世界第一位.风能属可(选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冰壶是一种冰水运动项目,其装备包括冰壶、起蹬器、比赛用鞋和毛刷.在投掷手掷球时,身体下蹲,蹬冰鞋蹋在起蹬器上用力向后蹬(如图甲),将冰壶掷出,由两名本方队员手持毛刷在冰壶滑行的前方快速左右擦刷冰面,使冰壶能准确到达营垒的中心.冰壶比赛中的擦地,其实应该说是擦冰或是刷冰,是冰壶运动中最重要的一环,之所以需要擦冰,是因为:冰面不是完全平整的,适当的“扫刷”应该能够融化冰表面,使冰能够转化成一层薄薄的水,这样可以改变冰壶前进的方向、速度和距离.
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投掷手用力蹬起蹬器,人便向前滑行,应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冰壶离开手之后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前滑行.
(2)用毛刷刷冰,使冰壶和冰之间形成一层水膜,这是通过使接触面分离的方式减小了冰壶受到的摩擦力,从而改变了冰壶的运动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为了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金属块、木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
(1)第一小组:探究金属块的下沉条件.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测量了物体受到的浮力:方法1:称重法.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为0.2N.

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法.测量过程与示数如图(乙)所示,读出排开水的体积,根据F=GVg可计算出浮力为0.2N.
(2)第二小组:探究蜡块上浮的条件.要测量蜡块浸没时的浮力,你准备选用上述两方法中的方法2(选填“1”或“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所示,一阵大风吹来,伞面可能被“吸”,严重变形.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伞面严重变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伞只受到空气对其向上的力
C.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D.伞受到向上的力大于其受到向下的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冰冻湿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升华;沥青马路在太阳照射下熔化熔化;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汽化;戴眼睛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液化;寒冷的早晨,窗玻璃上凝结着冰花凝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近年来,频频发生轮船的翻沉事件,以下是关于此类事件的一些材料信息,请你模仿样例格式,从材料原文中摘抄出涉及到物理知识的内容,并写出相应的物理知识或规律.
救援队抵达轮船翻沉现场后,首先进行水下摸索搜救工作,潜水员进入深水区时,需穿戴好潜水装备;之后救援队利用多台装有多个滑轮组的起吊机器,把船体打捞出水面;在清理船舱时,搜救员利用重锤砸开损坏变形的门窗,用撬棒撬开堵塞通道的重物;为了进一步进行水下搜索,救援队利用起吊机器把船体脱离出事水域.
专家建议:如果乘客意外落水,一定要穿好救生衣迅速离开船体,以防被旋涡再次吸入船只;同时应仰起头,保持身体倾斜,借助救生衣的强大浮力,慢慢浮出水面;浮上水面后,不要将手举出水面,要放在水下划水,使头部保持在水面以上.
序号材料原文物理知识或规律
样例潜水员进入深水区时,需穿戴好潜水装备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救援队利用多台装有多个滑轮组的起吊机器,把船体打捞出水面滑轮组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用撬棒撬开堵塞通道的重物撬棒是一个省力杠杆,能够省力
不要将手举出水面,要放在水下划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