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通过学习,小明和小亮对水喝冰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知道冰的比热容比水的小,冰是晶体,冰能熔化成水等.一次探究活动中他们分别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试管里的冰进行加热,并且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和图丙是他们根据记录实验数据分别绘制的温度-时间的关系图象.请根据图象和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小明和小亮都认为冰是晶体,理由是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即具有固定的熔点;
(2)乙图中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的时间段是BC段或5min-15min时间段;
(3)实验后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小明认为乙图中CD段数据有问题,小亮认为丙图中CD段数据有问题,谁的意见更科学呢?
(4)第(3)问中,你支持的依据是什么?

分析 (1)掌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结合图象可找出其对应的时间段;
(3)(4)根据吸热公式Q=cm△t,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在质量一定时,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大于冰吸收的热量,加热时间应更长一些.

解答 解:(1)由图象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始终保持在熔点温度,所以冰是晶体;
(2)由图象知,BC段(5min--15min时间段)为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即处于固液共存态.
(3)(4)观察图象可知,AB段是冰的升温过程,CD段是水的升温过程,AB段升高的温度与CD段升高的温度都是10℃,根据吸热公式Q=cm△t,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质量一定的冰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冰吸收的热量,加热时间应更长,所以图丙的CD数据有问题.即小亮的意见更科学.
故答案为:(1)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即具有固定的熔点;
(2)BC段或5min--15min时间段;
(3)小亮的意见更科学;
(4)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冰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加热时间应该长.比较AB段和CD段就可以看出乙图更符合实际.

点评 此题考查了对冰的熔化图象的分析,要掌握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晶体与非晶体最大的区别就是看是否有一定的熔点,从图象上分辨,最大的不同就是晶体有一段时间只吸热而温度不变,我们应该学会区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所示,一个装有水的容器被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关于液体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所受压强是2000pa
B.b点所受压强是200pa
C.a点所受压强与容器底部所受压强之比为1:4
D.b点所受压强与容器底部所受压强之比为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如图所示是-种牲畜自动饮水机的结构示意图,这种饮水机利用的物理原理有连通器原理和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将原有浮球换成体积小一点的浮球,(饮水机和安装位置不变.则饮水槽内能保持的水位会升高一些(此空填升高或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小明冬天取暖时发现:电暖器的电热丝热得发红,而与电热丝相连的导线却不怎么热.
(1)请你根据小明发现的现象提出一个需要探究的物理问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如图是小明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电路,A、B烧瓶中装有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煤油,金属丝电阻分别为RA、RB,RA<RB.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B烧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大些.此现象说明:在通过导体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小阳与几位同学在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的大小经常在改变.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于是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保持橡皮到墙壁之间的距离不变,把手电筒打开后放在距离橡皮不同的位置,分别测量在墙壁上所形成的影子的长度.记录实验数据如表.

光源到橡皮的距离L/cm510152025
影子的长度H/cm1064.53.73.1
(1)分析数据后,小阳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橡皮时,影子的长度随之变小.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小阳根据资料以手电筒到橡皮的距离L为横坐标、影子的长度H为纵坐标,绘制了影子的长度H随手电筒到橡皮的距离L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手电筒到橡皮的距离L=17.5cm,影子的长度H大约是4cm.
(3)小阳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当手电筒距离橡皮较远时,影子的长度变小的越慢(选填:“快”或“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密度之比是4:1,质量之比是3:2,甲、乙两物体体积之比是3:8,如果甲截去一半,乙截去四分之一,剩下部分密度的比是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前2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min内的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h内的平均速度是(  )
A.35 km/hB.40 km/hC.45 km/hD.50 km/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关于公式R=$\frac{U}{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该导体的电流强度之比
B.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越大,电阻就越小
C.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电阻就越大
D.导体的电阻既与电压成正比又与电流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铜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在实验前,小明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1)实验时沿水平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这样做的依据是:二力平衡的条件.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越大.
(3)图乙、丙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使对接触面的压力相同,比较乙、丙两图可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4)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是否有关”,小明将木块和铜块做为一个整体竖着放置在长木板上,如丁图,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与乙比较.你认为他的探究方案中存在的主要缺陷是: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