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若此时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所用的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6cmB.8cmC.12cmD.18cm

分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条件可知,要使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物距应该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即像距为16cm,结合凸透镜的成像条件可判断焦距的大小.

解答 解:物体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的条件是物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即像距为16cm,根据题意可得:16cm>2f,解此不等式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8cm,所以选项BCD不正确,A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通过凸透镜成像情况,根据物距和焦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解不等式确定凸透镜的焦距范围.因此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透镜到光屏的距离为像距.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减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彼此分离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所示是a、b定值电阻的I-U图象,若把a、b电阻串联在同一电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a、b电阻的电流之比是2:1B.a的阻值大于b的阻值
C.a b电阻的两端电压之比为1:2D.a b电阻的电功率之比是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把两段电热丝A、B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并接入电路,在烧瓶中加入质量、初温均相同的煤油,在分别插入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闭合开关通电一定时间,可以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了解电热丝产生热量的多少.已知A、B两电热丝的电阻分别为RA、RB,且RA>RB.这个方案是用来探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通过电热丝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推断,实验过程中甲(选填“甲”或“乙”)烧瓶内煤油的温度升高得更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误将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他调节滑片滑片P测得多组数据,并根据电流表电压表示数作出如图乙所示的I-U图象.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源电压为4.5V.问:

(1)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电压表示数是多少?
(2)为使实验中小灯泡两端电压不超过3V,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时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能确定像的位置.取两只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能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若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与平面垂直放置.
(3)如果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再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称的像是虚像.
(4)小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不变.(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用酒精炉将2kg的水从20℃加热到70℃,水需要吸收4.2×105J热量,若实际燃烧掉的酒精质量为70g,则该酒精炉的热效率为20%.(酒精的热值:3.0×107J/kg,水的比热容:4.2×103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像能用光屏呈接到,虚像不能
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
C.实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灯L上标有“10V、2W”字样,开关S闭合时,灯L恰能正常发光,电压表的示数是2V;当开关S断开时,灯L的实际功率是0.5W.(灯丝的电阻不随温度变化)
(1)灯泡的电阻;
(2)电源电压;
(3)求R1的阻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