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现有灯泡L1标有“12V 24W”,灯泡L2标有“12V 16W”,将灯泡L1和R3串联到某电路上,R3两端电压为4V,将L2和R3串联接到同一电源上,R3两端电压为3V(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求:
(1)灯泡L2正常发光10min电流做的功;
(2)灯泡L1和L2的电阻;
(3)R3的阻值和电源电压U.

分析 (1)灯泡L2正常发光时,灯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利用W=Pt求正常发光10min电流做的功;
(2)知道灯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利用P=$\frac{{U}^{2}}{R}$求灯泡L1和L2的电阻;
(3)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设电源电压为U,将灯泡L1和R3串联到该电路上,可得U=U1+U3;将L2和R3串联接到同一电源上,可得U=U2+U3′联立方程组求R3的阻值和电源电压.

解答 解:
(1)灯泡L2正常发光时,P2=P额2=16W,t=10min=600s,
正常发光10min电流做的功:
W2=P2t=16W×600s=9600J;
(2)由P=$\frac{{U}^{2}}{R}$得灯泡L1和L2的电阻:
R1=$\frac{{U}_{额1}^{2}}{{P}_{额1}}$=$\frac{(12V)^{2}}{24W}$=6Ω,
R2=$\frac{{U}_{额2}^{2}}{{P}_{额2}}$=$\frac{({12V)}^{2}}{16W}$=9Ω;
(3)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将灯泡L1和R3串联到某电路上,
设电源电压为U,R3两端电压U3=4V,
U=U1+U3
I=$\frac{U}{{R}_{1}+{R}_{3}}$,
U1=IR1=$\frac{U}{{R}_{1}+{R}_{3}}$×6Ω=$\frac{U}{6Ω+{R}_{3}}$×6Ω,
则:U=$\frac{U}{6Ω+{R}_{3}}$×6Ω+4V,
U-$\frac{U}{6Ω+{R}_{3}}$×6Ω=4V,
U(1-$\frac{6Ω}{6Ω+{R}_{3}}$)=4V,
U×$\frac{{R}_{3}}{6Ω+{R}_{3}}$=4V,-----①
将L2和R3串联接到同一电源上,R3两端电压U3′=4V,
U=U2+U3′,
I′=$\frac{U}{{R}_{1}+{R}_{3}}$,
U2=I′R2=$\frac{U}{{R}_{2}+{R}_{3}}$×9Ω=$\frac{U}{9Ω+{R}_{3}}$×9Ω,
则:U=$\frac{U}{9Ω+{R}_{3}}$×9Ω+3V,
U-$\frac{U}{9Ω+{R}_{3}}$×9Ω=3V,
U(1-$\frac{9Ω}{9Ω+{R}_{3}}$)=3V,
U×$\frac{{R}_{3}}{9Ω+{R}_{3}}$=3V,-----②
由$\frac{①}{②}$得:
$\frac{9Ω+{R}_{3}}{6Ω+{R}_{3}}$=$\frac{4}{3}$,
解得R3=3Ω;
代入①得:
U×$\frac{3Ω}{6Ω+3Ω}$=4V,
解得U=12V.
答:(1)灯泡L2正常发光10min电流做的功为9600J;
(2)灯泡L1和L2的电阻分别为6Ω、9Ω;
(3)R3的阻值和电源电压分别为3Ω、12V.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功、电阻的计算,难点在第三问,利用好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得出两个方程求解是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
B.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
C.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靠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
D.患近视眼的人为了看清远处物体,应该在眼睛前面戴一个凹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工人用动滑轮提升重180N的物体,动滑轮重20N,绳重、轮和轴的摩擦不计,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正以0.1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则拉力F的大小为100N,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体积是200m3的热气球,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大?若气囊和吊篮的总重量是1200N,要让气球能升空,该气球最多可承载多大的重量?(ρ空气=1.29kg/m3,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轻质杠杆AB可绕O转动,OA:OB=1:2,用绳子将A点和一个圆柱形物体相连,物体的底面积为100cm2,物体浸没在一个底面积为200cm2的盛水的圆柱形容器里,在B点施加一个方向竖直向下的拉力F,当拉力F=9N时,物体的上表面与水面刚好相平,水面到容器底的距离为20cm,此时杠杆也恰好水平平衡,如图所示,缓慢增加拉力,物体上升,液面随之下降,当物体上升6cm时,物体恰好完全露出水面,此时杠杆与水平方向成θ角(ρ=1.0×103kg/m3 ,g=10N/kg).
(1)物体完全浸没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物体离开水后,水面下降的高度和物体的体积;
(3)保持拉力方向不变,要将物体完全拉出液体,拉力的最小值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如图所示,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示位置移至光具座的14cm刻度处时,需将光屏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完成实验后,继续模拟远视镜的缺陷,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一组滑轮组,有两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人往下拉,物体往上升,且10s内绳子向下移动31.5m,重物匀速上升30.5m.这样有可能吗?若有,请画出绳子绕法,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在一次课外探究中,王华观察了他家的某品牌双层电烤箱.看说明书后得知此电烤箱采用双控电路,电路如图所示,S为总开关,S1和S2为两个温控开关,R1和R2为上、下两层的加热电阻,上、下层同时加热时额定功率为1600W,其中R1=3R2
(1)电烤箱上、下两层同时正常工作时,R1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瓦?
(2)只有R1正常工作时,通过R1的电流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王华妈妈总感觉做晚饭时烤熟同一种食物所用时间比在其他时段要长.王华决定用家中的电能表和手表测量做晚饭时烤箱的实际功率.他观察家里电能表标有“220V 20(40)A 50Hz 3200r/kW•h”的字样.于是,他关闭家中其他用电器,仅让电烤箱单独工作(上、下层同时加热)30秒,电能表转盘转过了32转.
①电烤箱的实际功率是多大?
②做晚饭时电烤箱实际功率变小的原因是:用电高峰,实际电压小于额定电压,电烤箱实际功率小于额电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某物理兴趣小组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比较铝和某种合金材料的导电性能.
(1)他们应该选用横截面积和长度都相同的铝丝和合金丝.
(2)在两个相同烧瓶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煤油,接通电路后,他们发现甲烧瓶中煤油的温度比乙烧瓶中煤油的温度升高得慢,这说明铝丝的导电性能较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