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某一运动的物体其机械能为35J,其中动能为20J,则势能为15J.

分析 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统称.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也可以只具有动能或势能.
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

解答 解:
因为机械能=动能+势能,所以势能为:35J-20J=15J.
故答案为:15.

点评 机械能包括势能和动能,势能又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机械能转化和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是: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没有其它转化或损失.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小明用压强计判别清水和盐水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却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边液面上方的气压大于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B(选填序号);A、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在做如图乙所示的检查时,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丙和丁所示,他发现丁中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丁杯子中盛的是盐水,小明的结论是不可靠的(选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理由是没有控制探头浸入液体的深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在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中,电子围绕着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高速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小明想估测当地大气压的大小,按如图所示,他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
A.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B.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C.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面;
D.量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计算出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为S;
E.根据p=$\frac{F}{S}$,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p.
(1)小明由于疏忽,将前三项的顺序写颠倒了,正确的顺序是BCA.
(2)实验中小明将蘸水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的目的是什么?尽量将吸盘内的空气排干净.
(3)小明发现通过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值与当地大气压值相差很大.他分析,可能是吸盘与玻璃板面脱离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准确,你认为还有可能是:吸盘漏气;或吸盘与接触面之间有杂质;或吸盘内空气没有排干净等的原因(写出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学了物理,张杰同学对于身边物理量的大小非常关注,他进行了下列估测中比较合理的是(  )
A.正常成年人鞋子的长度约42cm
B.从居民楼的第一层爬到第三层,人升高的高度约为12m
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8℃
D.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可达36km/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小明从水库中提取了1OON的水的样本.
(1)这些水的质量是多少?
(2)当水库中水的深度是20m时,水库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所示,不计滑轮重和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分别拉同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拉力分别为F1、F2、F3,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3<F1<F2B.F1<F2<F3C.F2<F1<F3D.F3<F2<F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由于实际上不存在不受力的作用的物体,因而在地球上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直接用实验来验证,但它是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为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进行实验.

(1)图甲是让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从B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击到放在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据此你能得到的结论是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2)图乙是让质量相同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B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相碰到静止后的情景,据此你能得出结论是质量相同时,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3)实验后,同学们联想到在公交事故中,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有汽车的“超载”与“超速”,进一步想知道,在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中,哪个对动能影响更大,于是利用上述器材进行了实验测定,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验序号小球的质量m/g小球自由滚下的高度h/cm木块被撞后运到的距离s/m
130104
2302016
360108
(a)为了探究“超载”隐患时,应选择1、3序号的实验进行比较.
(b)分析表格中对应的数据可知: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即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