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今年小明家种植的红富士苹果获得了丰收,小明想:苹果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用调节好的天平先测出一个苹果的质量为114g,再测的如图所示的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苹果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苹果,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40g.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
(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大?
(2)这个苹果的体积和密度各是多大?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这个苹果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请分析说明.

分析 (1)根据题意可知,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减去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取出苹果后溢水杯的总质量;
(2)苹果浸没在溢水杯中,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排开水的体积,即为苹果的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苹果的密度;
(3)评估实验结果时,重点分析体积和质量在测量过程中,哪些环节容易产生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会怎样.

解答 解:(1)溢水杯中排出水质量:
m=m-m=360g-240g=120g;
(2)苹果浸没在溢水杯中,所以苹果的体积:
V苹果=V=$\frac{{m}_{排}}{{ρ}_{水}}$=$\frac{120g}{1g/c{m}^{3}}$=120cm3
苹果的密度:
ρ苹果=$\frac{{m}_{苹果}}{{V}_{苹果}}$=$\frac{114g}{120c{m}^{3}}$=0.95g/cm3
(3)实验中,测苹果的体积,即排开水的体积时,苹果从溢水杯中取出会带出一部分水,使排开水的质量变大,测得苹果的体积变大,根据V=$\frac{m}{ρ}$,苹果质量不变,所以测得的苹果密度偏小.
答:(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120g;
(2)这个苹果的体积为=120cm3,密度为0.95g/cm3
(3)测苹果的体积,即排开水的体积时,苹果从溢水杯中取出会带出一部分水,使排开水的质量变大,测得苹果的体积变大,根据V=$\frac{m}{ρ}$,苹果质量不变,所以测得的苹果密度偏小.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和实验误差的分析,关键是知道当物体完全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和本身的体积相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一物理实验小组在用如图所示电路进行探究时忽然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大,他们猜测可能是ab之间的R1或者bc之间的R2发生了短路现象.他们决定用电压表进行研究.探究过程如下:
第一步:将电压表正确的连接在ab之间,获得读数Uab
第二步:再将电压表连到bc之间,获得读数Ubc
第三步:将电压表连接到电源两端,获得读数U电源
第四步:分析数据,获得结论.
(1)若Uab=0,Ubc=U电源,发生短路的是R1
(2)小明同学认为将电压表从ab换接到bc之间时,只需断开a点换接到c点即可,无需在b点断开.这种做法可行吗?
(3)小亮同学说,没有电压表可以用完好的小灯泡代替,大家一致同意.如果将小灯泡接在ab之间时小灯泡发光,接在bc之间时小灯泡不发光,发生短路的是R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所示,一个瓶子里装有不多的水,聪明的乌鸦为了喝到水,采用了如下的方法,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使水面上升到瓶口,若瓶子的容积为450cm3,内有200cm3的水,已知石块的密度2.6×103kg/m3.求:乌鸦投入其中的
(1)石块的体积;
(2)石块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cm,宽为18.45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A.1mmB.1cmC.1dmD.1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我们经常见到居民楼的楼顶装有太阳能热水器,如图所示,它的工作原理就是白天通过太阳光的照射,充分利用太阳光的能量使热水器中的水加热升温,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其优点是既环保又节能,但是在我国北方地区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时,冬天需将热水器及管道中的水全部放出,否则很容易将储水箱及管道冻裂,造成热水器损坏,请利用所学知识通过计算解释为什么储水箱或管道会冻裂?(已知水的密度是0.9×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所示,将同一物体放在液体中的三种情况,比较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F>FB.F<F<FC.F>F=FD.F<F=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灯L1、L2都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灯L1短路B.灯L2短路C.灯L1断路D.灯L2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焦距等于10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同一高度;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上(上/下)移动.

(1)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填“左”或“右”)移动.
(2)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表:
次数123456
物距/cm403530252015
像距/cm13.5141516.72030
①在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大(填“大”或“小”).
(3)将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左(填“左”或“右”)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所示是投影仪的原理图,请画出来自投影片上一条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最后射到屏幕上的光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