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2)实验过程中,在杠杆的两侧挂上钩码后,仍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应通过调节钩码的个数和钩码的位置来实现,而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3)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时测力计的示数为3N(每个钩码重0.5N),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6N、l1=20cm、F2=4N和l2=30cm.该同学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得出探究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不能.理由是:只做了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分析 (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便于测量力臂;
在调节时,将平衡螺母向较高的一端调节.
(2)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来改变力的大小,通过改变钩码的位置来个改变力臂的大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知道阻力、阻力臂、动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出动力大小.
当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动杠杆时,拉力的力臂减小,为保持杠杆平衡,拉力要增大.
(4)通过实验总结实验结论时,一般要进行多次实验,总结的实验结论才具有普遍性,结论才正确.

解答 解:(1)杠杆右端低左端高,杠杆的左端上翘,右端的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移动.
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且此时杠杆的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2)杠杆不平衡时,通过调节钩码的个数或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3)设杠杆一个小格为 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F1×2L=2N×3L,则F1=3N.
当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动杠杆时,拉力的力臂减小,为保持杠杆平衡,拉力要增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会变大.
(4)通过实验总结实验结论时,一般要进行多次实验,总结的实验结论才具有普遍性,结论才正确.只做了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故答案为:(1)左;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2)钩码的位置;平衡螺母;(3)3;变大;(4)不能;只做了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点评 (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在调节杠杆平衡时,只能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在实验过程中,只能改变钩码的个数或位置.
(2)设钩码大小和杠杆的分度值为具体值时,计算会更简单.
(3)进行多次实验总结实验结论,有的是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有的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有的是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下列物理基本概念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在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也叫重量
C.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D.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所示的反射过程示意图.MO与NO两镜面的夹角为120°,有一光线射向MO镜面,且与镜的夹角为40°,则θ角的大小为(  )
A.10°B.20°C.30°D.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如图所示,在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过程中,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水中,下列做法能够使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增大的是(  )
A.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B.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C.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同样深度的食盐
D.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在原位置转动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在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
(1)根据图1实物图在图2框内画出电路图.

(2)某小组同学按设计电路接好线后,先后用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中.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电流跟电阻不成反比.试分析为什么在这个实验中电流跟电阻不成反比?
电阻/Ω51020
电流/A0.40.30.2
答:没有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3)小华同学根据实验存在的问题,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在用5Ω电阻进行了第一次实验后,将5Ω电阻换成10Ω电阻,闭合开关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选填“左”或“右”)端移动,当观察到电压表示数为2V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接着重复上述操作步骤进行第三次实验,并记录数据.
(4)该实验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护电路 和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5)该实验装置,还可以探究的实验是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强按正确方法操作,如图是他实验中的情景,下表是他记录的一组数据.
钩码总重G(N)钩码上升高度h(cm)测力计拉力F(N)测力计移动距离s(cm)
551.415
(1)由表中数据可计算出,滑轮组对钩码做的有用功为0.25J,人做的总功为0.21J.
(2)对以上两个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其不合理之处是有用功大于总功;结合测力计放大图,可知小强的错误是弹簧测力读数错误.
(3)在该次实验中,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该是92.6%.(保留1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所示,是小松同学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装置.
(1)小松同学在实验中测量的有关数据如表,请你根据表中数据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线,并填好下表中的空格.
次数钩码重G/N钩码上升的高度h/m拉力F/N细线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η/%
12.00.031.60.0662.5%
23.00.021.80.04
(2)若提升的钩码重增加到6N,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将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松在实验中,应当匀速向下拉动弹簧测力计,才能通过弹簧测力计准确读出拉力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如图所示,是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它告诉汽车驾驶员,从现在起,车速不得超过40km/h.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经过90min到达广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节约能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所以现代家庭做饭使用的大多是电磁炉或液化气灶.某物理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过热学知识后,想进一步判断一下这两种做饭方式哪一个更节能.于是他们利用家里的电磁炉和液化气灶做了如下实验:用液化气灶将1.5kg的水从20℃加热到85℃,[液化气的热值q=4.9×107J/m3,c=4.2×103J/(kg•℃)]
(1)将 1.5kg的水从20℃加热到85℃,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实验过程中用去液化气0.013m3,试计算此次实验液化气灶的热效率是多少?
(3)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电磁炉的热效率一般为87.5%,试判断哪一种加热方式更节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