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小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5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8cm,小成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1)B蜡烛的烛焰高   cm;
(2)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小成最好在   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3)小成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
(4)小成以5cm/s的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   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1)8(2)较暗.(3)不可能(4)30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未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未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未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未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48
48
℃.

(2)小明同学在利用图D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水过多
水过多
;②
水的初温较低
水的初温较低

(3)如图E中甲乙图中,图
所示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可以看到沸腾现象是在液体
内部
内部
表面
表面
同时发生.如图F,是小明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后所绘制的图象.图象中BC段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水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水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此时水的沸点是
101℃
101℃

④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丽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平台上,在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丽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小丽将蜡烛A逐渐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也逐渐向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将
不变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玻璃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小丽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在光屏上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填“实”或“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芳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下图所示,将一平玻璃板竖直放在一把直尺的上面,使直尺与镜面垂直,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A在玻璃板内形成的“蜡烛”重合,蜡烛B好象也被点燃了,反复做三次,测得A和B每次到镜面的距离,记下下述表格.
实验次数       一       二        三
A到镜面的距离(cm)       4        6        8
B到镜面的距离(cm)       4        6        8
①尺子与镜面垂直时,发现每次蜡烛B和蜡烛A在镜中的像重合时,蜡烛B总在尺面上,由此可以确定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垂直

②取等长的两段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
大小
大小
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替代法.
③此实验选用透明的玻璃板,不用平面镜的好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④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等大、
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
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
物像连线于镜面垂直
物像连线于镜面垂直
(写出两点就可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小芳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下图所示,将一平玻璃板竖直放在一把直尺的上面,使直尺与镜面垂直,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A在玻璃板内形成的“蜡烛”重合,蜡烛B好象也被点燃了,反复做三次,测得A和B每次到镜面的距离,记下下述表格.
实验次数   一   二    三
A到镜面的距离(cm)   4    6    8
B到镜面的距离(cm)   4    6    8
①尺子与镜面垂直时,发现每次蜡烛B和蜡烛A在镜中的像重合时,蜡烛B总在尺面上,由此可以确定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
②取等长的两段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__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替代法.
③此实验选用透明的玻璃板,不用平面镜的好处是________.
④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等大、________和________(写出两点就可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长江一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小芳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下图所示,将一平玻璃板竖直放在一把直尺的上面,使直尺与镜面垂直,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A在玻璃板内形成的“蜡烛”重合,蜡烛B好象也被点燃了,反复做三次,测得A和B每次到镜面的距离,记下下述表格.
实验次数      一      二       三
A到镜面的距离(cm)      4       6       8
B到镜面的距离(cm)      4       6       8
①尺子与镜面垂直时,发现每次蜡烛B和蜡烛A在镜中的像重合时,蜡烛B总在尺面上,由此可以确定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______.
②取等长的两段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替代法.
③此实验选用透明的玻璃板,不用平面镜的好处是______.
④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等大、______和______(写出两点就可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