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智能手机耗电量大,移动充电宝应运而生.移动充电宝就是一个可充电的锂聚合物电池.某品牌移动充电宝部分相关参数如图表格.该充电宝铭牌上“完全充电”后标的是电能(填一个物理量的名称)的数据值.表中有明显不符合科学规范之处,请加以改正:将重量改为质量.

分析 由W=UIt可判断求出充电宝铭牌上“完全充电”后标的是哪个物理量;根据铭牌信息分析找出不规范之处.

解答 解:由公式W=UIt可知,充电宝铭牌上“完全充电”后标的“150mA/20V/5h”是指电能的多少.
充电宝质量为:145g,不是重量为:145g;
故答案为:电能;将重量改为质量.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功公式的应用、质量与重量概念的区别等,由充电宝铭牌获取所需信息,可顺利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根据下边的四幅图,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1)甲图:闭合开关,金属棒运动起来,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电动机.
(2)乙图:纸片弹出后,木夹落到杯中,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3)丙图:房屋被大风掀起,说明空气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4)丁图:冬天搓手手变热,是由于由于克服摩擦力做功,使得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觉得暖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如图所示,电源两端不变,当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电压表的示数为U1,电阻R1的电功率为P1,;当开关S1,S2,S3都闭合是,电流表的示数为I2,电压表的示数为U,当闭合S2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3,电阻R3的电功率为1.28W,已知$\frac{{U}_{1}}{U}$=$\frac{3}{4}$,$\frac{{I}_{1}}{{I}_{2}}$=$\frac{1}{4}$,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阻R2与R3之比为3:2B.电阻R1与R2之比为3:1
C.电阻R1的电功率为P1=1WD.电阻R1与R2之比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中国科技大学能源七名学生联手设计的“波浪发电机”在“大学生美丽中国绿色创意大赛”上获得冠军.该“波浪发电机”的主体是由五个长约50厘米,宽约20厘米的圆柱体构成,圆柱体外部由密封塑料包裹,内部装有弹簧振子、铁块和亚克力(一种塑料),弹簧振子作为发电机的动子,在发电机收到海洋波浪的作用力时,弹簧振子就开始通过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发电,单个波浪发电机一年可发电537度(即537KWh),若岛上居民小明家用该发电机来供电,将一只“220V 100W”的灯泡,接在照明电路中,则:
(1)理论上,单个波浪发电机一年发的电能使该灯泡正常发光多少小时?
(2)小明发现,用输电线把电从发电机引到家中灯泡时,灯泡亮度比正常发光时要暗一些.经测量,电路中实际电压为198V,求灯泡的实际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所示,是伽利略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它最终引发了人们对于惯性现象的思考和探究,实验设计有四步: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他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作持续的匀速运动.
④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在上述设想的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则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A.四个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①②④③B.四个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②①③④
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D.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小明和同学在玩跷跷板游戏时,发现为使跷跷板匀速转动,体重较轻一方通常会远离跷跷板的中心,大家在充分观察和讨论之后,决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小梅组提出的猜想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小亮组提出的猜想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小明组提出的猜想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小刚提醒小梅组的同学,他们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力和力臂是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互加减.
(2)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一些(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小亮想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时提出了两种方案:一种按图乙进行实验,一种按图丙进行实验,你认为哪个实验方案更好,请你说明理由:乙;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取力臂.

(4)小明用丁图中的装置完成了三次实验,根据表一中的数据得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的结论验证了自己组的猜想,但与其他组交流讨论以后发现这一结论并不可靠.除了参考表二小组梅组的数据进行再次实验.请你对小明组的实验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
表一
实验序号动力F1(N)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L1(cm)阻力F2(N )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L2(cm)
12112
24224
32222
表二
实验序号动力(N)动力臂L1(cm)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2112
24224
322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如图所示,不计滑轮重及摩擦,物体A、B均重为20牛.当用力F2匀速提升物体B时,力F2为10牛;若物体A在10秒内匀速上升5米,力F1所做的功为100焦,其功率为10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由5个1Ω电阻连成的如图所示的电路,导线的电阻不计,则A、B间的等效电阻为0.5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如图所示,不旋转的铝件在强大压力作用下顶住高速旋转的铜件并使两者接触处温度急剧升高,这样铜和铝接触处的分子相互渗透,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作用,从而使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先进的“旋转焊接”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