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1,升高的温度之比是1:2,则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是4:1.

分析 已知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之比是2:1,升高的温度之比是1:2,根据热量计算公式Q=cm△t,变形c=$\frac{Q}{m△t}$即可求出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

解答 解: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m:m=1:1,吸收的热量之比Q:Q=2:1,升高的温度之比△t:△t=1:2,
由Q=cm△t得,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c:c=$\frac{{Q}_{甲}}{{m}_{甲}△{t}_{甲}}$:$\frac{{Q}_{乙}}{{m}_{乙}△{t}_{乙}}$=$\frac{2}{1×1}$:$\frac{1}{1×2}$=4:1.
故答案为:4:1.

点评 题考查了学生对热量公式的掌握和运用,代入比值时要细心,不要因颠倒出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几乎村村都有自来水.已知某村一台抽水机的功率是1.2千瓦(g取10牛/千克).试求:
(1)抽水机在5分钟内可以做多少功?
(2)上述这些功可以把质量为多少千克的水抽到20米高的水塔上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小琴同学用漆包线(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导线)在大铁钉上绕若干匝,制成简单的电磁铁,下图甲、乙、丙、丁为实验中观察到的四种情况.

①实验是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来知道电磁铁磁性的有无和强弱的;像这样,用易观测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来认识或显示不易观测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是物理学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请再举一例并简要说明在研究电流时,可以根据灯泡的明暗来判断电流的大小.
②比较图乙和丙可知:在线圈匝数相同时,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③由图丙 可知:当电流一定时,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韦州中学彭洋家的电能表表盘如图所示,其中“220V”是指该电能表应该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他家中的几样主要电器的额定功率如下表所示,他不可以(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再开一台1500W的空调. 若他家上月末电能表的示数为0021.6kW•h,本月末示数如图所示,则小明家这月用电10度.
电器名称音响彩电照明灯洗衣机电冰箱
额定功率(W)100902002101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与前面完全相同而未点燃的蜡烛,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像与物大小的关系.
(4)让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不变(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厨房使用能源(燃料)的方式日趋多样化.绍兴某小区的居民家庭中有使用电、煤饼和管道煤气等的,其中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C3H8)、丁烷(C4H10)和空气(丙烷、丁烷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煤的主要元素成分是碳.有关电、管道煤气、煤的热值和价格如下表所示(为方便计算,个别数据作了适当处理).
能 源热  值能源价格
3.6×106焦耳/千瓦时0.50元/千瓦时
2.52×107焦耳/千克0.40元/千克
煤气4.68×107焦耳/米32.60元/米3
(1)据调查统计电器设备把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利用率约70%,煤饼炉的热能利用率约20%,管道煤气的热能利用率约40%.仅从取热考虑,请通过计算说明,选用哪一种能源(燃料)最经济?
(2)任选二种能源(燃料),从经济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比较它们的优点和缺点,填入下表中.
优缺点
能源
优点缺点
无污染费用高
煤气污染小费用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小明准备在前后门安装两只声音不同的电铃,希望能从铃声分辨出是前门来客还是后门来人,设计的电路图正确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自然现象中有许多物态变化,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冬天河水结冰了B.清晨河面上出现薄雾
C.春天积雪融化了D.秋天早晨地上有一层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电路图完成下面未完全连接好的实物电路.

(2)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如下实物电路的电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