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小明在探究甲、乙、丙三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体积之比2:1

B.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ρ =2:1

C.质量相同的乙、丙两种物质,它们的体积之比1:2

D.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密度从大到小排列为ρ>ρ>ρ

【答案】A

【解析】

A.根据图象,当质量为20g时,V=10cm3V=20cm3,则:

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B.根据公式,由图象数据可知: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象,当质量为10g时,V=10cm3V=20cm3,则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图象可知:甲、乙在体积相同时,质量m>m,则由可知:ρ>ρ;乙和丙在体积相同时,质量m>m,则由可知:ρ>ρ;所以三者密度关系为ρ>ρ>ρ,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要求闭合开关后,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变小。如图所示的接法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 选填相同不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 选填.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实验表明, 吸热的能力更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二十四节气》回答题。

20161130日,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节气是反应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节气的工具。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 24 个节气。那节气在古代是如何确定的呢?据记载,三千年前,西周丞相周公旦在河南登封县设置过一种以测定日影长度来确定时间的仪器,称为圭表。这为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经过长期的观测,中国古人不仅知道一天中表影在正午时最短,而且还知道一年内夏至日的正午,太阳正当头,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太阳斜射,表影最长。于是,人们就以连续两次夏至日或冬至日正午时的表影长度来确定一年的长度。例如,连续两次测得表影的最长值,这两次最长值之间相隔的天数,就是一年的时间长度。难怪我国古人早就知道一年约有365天了。

随着不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二十四节气可以根据“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进行记忆。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二十四节气是根据_______来划分的。

2)圭表的影子是_______产生的。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与圭表的影子形成原因不同的是_______

A.一叶障目 B.立竿见影 C.镜花水月 D.形影不离

3)霜降是指温度降至零摄氏度以下水蒸气遇冷凝结变为霜,这种物态变化是_______。白露和寒露中的“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这种物态变化是_______

4)雨水和谷雨中的“雨”,是云遇到冷空气,云中小水珠相互凝聚大成水珠下落变成雨;或云中小冰晶凝聚变大,下落到温度较高的位置时________(填物态变化)变成大水珠,形成雨。

5)小雪和大雪中“雪”的形成是_______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象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A. 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 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 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

D. 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燕同学在测固体石片的密度时操作步骤如下:

1)用托盘天平称石片的质量:将天平调节平衡后,估计石片的质量后,把石片和砝码分别正确地放入盘中,发现指针明显地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那么接下来她应该________

A.减少砝码,移动游码

B 将横梁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2)小燕同学①用天平测出石片的质量m。②往烧杯中加适量水浸没石片,在水面位置作上标记。取出石片,用量筒取水缓慢倒入烧杯,让水面升至标记处,如图所示,量筒内倒出水的体积V即为矿石的体积。③计算出石片的密度ρ。根据以上步骤,测出的密度值会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偏差”或“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与吸热的关系”.操作如下: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相同、____________相同的水和沙子。实验中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沙子在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

(3)分析图像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____________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对中考体育测试使用的身高测量仪感兴趣,为了了解它的测量原理,他尝试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其中能够实现身高越高、电压表示数越大的电路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装置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芳同学某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此时她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档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_;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3)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___选填凸透镜"凹透镜".

4)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