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在做研究“观察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媛媛同学发现:实验室的光具座总长只有90cm,而实验桌上却有两个凸透镜,规格如表所示,媛媛面临的问题是:为了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选用哪个透镜较好?
序号直径焦距
5cm30cm
4cm10cm
你认为,应该选用的透镜是乙(选填“甲”或“乙”);如果选用另一透镜,在实验过程中将会遇到的问题是所成的像位置会超出光具座的范围,在光屏上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1)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在实验时,小明用该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图乙(a)所示,则物距满足的条件是2f>u>f.
(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如丙图所示,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最合理的做法是将光屏下移.
(4)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丁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幻灯机(填光学仪器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5)如图丁所示,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刻度线处,此时眼睛应在光屏(填“烛焰”或“光屏”)的一侧向透镜方向才能观察到烛焰的虚像.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认真分析表格中凸透镜焦距数值,根据实验所用的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是“0~90cm”,可得出结论;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处于大于2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1)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让平行光射到凸透镜上,调出最小最亮的光斑为凸透镜的焦点,亮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异侧.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来解答此题.
(3)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首先要调整光屏凸透镜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4)根据告诉的物距和测定的焦距,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确定成像的性质及应用.
(5)只有通过透镜的光线射入人眼,人眼才会看到烛焰的像,要观察虚像,眼睛也要在光屏一侧.

解答 解:如果选择甲透镜,当“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的u>2f时,即物距大于60cm,此时f<v<2f,即像距大于30cm小于60cm,而实验所用的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是“0~90cm”,所成的像位置会超出光具座的范围,在光屏上不能看到清晰的像.所以不能选甲透镜,只能选择乙透镜.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如图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40cm-30cm=10cm,即为焦距.
(2)如图,因为图a的情形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要看到如图a的情形,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根据图示的光屏、凸透镜、烛焰三者的位置关系可知,蜡烛的中心高于凸透镜、烛焰的中心,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就要使将光屏下移,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4)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50cm-35cm=15cm处时,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或投影仪).
(5)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只有通过透镜的光线射入人眼,人眼才会看到烛焰的像,要观察虚像,眼睛也要在光屏一侧.
故答案为:乙;所成的像位置会超出光具座的范围,在光屏上不能看到清晰的像;(1)10;(2)2f>u>f;(3)将光屏下移;(4)放大;幻灯机;(5)光屏.

点评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对实验器材的调整、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对倒立实像的理解,应注意掌握基础知识,做到灵活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夏天,小华发现爸爸将水和防冻液(主要成分是不易蒸发、密度为1.11g/cm3的乙二醇)混合后加入汽车水箱,他很不解:夏天为什么还要加防冻液?他思考后认为,加防冻液后,混合液的比热容和沸点都可能发生变化.
(1)小华对混合液比热容的变化情况作了进一步思考,觉得混合液的比热容应随含水量(水在混合液中所占的体积之比)的增大而增大.为此,他在图甲装置的两支相同试管中分别加入质量相同、含水量不同的混合液,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①实验通过比较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比较不同混合液的比热容的大小;
②小丽同学认为这套实验装置不能控制两支试管中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温度升高得快的那支试管吸收的热量多于(“多于”、“少于”)温度升高的慢的那支试管.
这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有(“有”、“没有”)影响,简述你的理由: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这样可确保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
(3)混合液沸腾后冷却,小华测出其密度,发现混合液的密度比混合前利用水和防冻液的质量、体积算出的密度要大.对于混合液沸腾冷却后密度变大的原因,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防冻液与水混合时总体积变小;
猜想2:混合液沸腾过程中水大量汽化.
①若猜想1正确,则混合液总体积变小的原因是分子间有间隙.
②为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设计了以下方案:将混合液加热至沸腾,分别测出沸腾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若猜想正确,实验时可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升高;混合液密度变大的原因是含水量降低,防冻液的含量增大,且防冻液的密度大于水,因而密度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热水比冷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的污渍,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B.运动的物体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时,机械能一定保持不变
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关于内能、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有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的内能多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热量一定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10cm.
(2)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下(选填“上”或“下”)移动.
(3)某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左(左/右)移动.
(4)当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完整(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亮度将变暗(选填“变亮”或“变暗”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表中(透镜焦距f=10cm)
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
13015倒立、缩小、实像
22020倒立、等大、实像
31823倒立、放大、实像
415 倒立、放大、实像
56/正立、放大、虚像
(1)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得出第4次实验的像距v=30cm;
(2)第5次实验,要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眼睛应与蜡烛在凸透镜的异(选填“同”或“异”)侧;
(3)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小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4)小明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他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他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你认为他这种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是: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0cm.
(2)如图乙所示,应将光屏向下(选填“下”或“上”)调节,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3)当烛焰、凸透镜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适当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4)接下来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若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则应将光屏远离(选填“靠近”或“远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下列关于凸透镜及其成像规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凸透镜看报纸上的字,要想成放大的虚像,字必须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
B.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C.要想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再大些,应将物体靠近凸透镜,同时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D.物体成实像时,若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硬纸板挡住,在光屏上不能成完整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6.根据实物图在虚线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