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如图所示,甲、乙表示力的作用效果.其中甲图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乙图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分析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形变或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从此角度入手分析.

解答 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在拉力的作用下,甲图弹簧长度变大,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和方向两个方面,在头的作用下,乙图中足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即运动状态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形变;运动状态.

点评 形变通常表现为体积的改变、长度的改变等,运动状态的改变表现为速度方向、速度大小的改变,这都是力的作用效果.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大小为0.2倍重力的拉力下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的重力为49N,物体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49N,所受到的拉力为9.8 N,摩擦力为9.8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读出下列物体的长度.

(a)图1物体的长度为3.1cm;  (b) 图2物体的长度为1.75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某“自动擦窗机器人”的重力为20N,它的“腹部”有个吸盘,吸盘与玻璃的接触面积为1.2×10-3m2.当自动擦窗机器人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它能牢牢地吸在竖直玻璃上.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机器人在竖直玻璃板上静止时,继续向外抽气,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B.若吸盘对玻璃的压强为1.5×105Pa,则吸盘对玻璃的压力为100N
C.当机器人向下运动时,继续向外抽气,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D.若机器人在6s内匀速竖直向下运动了0.6m,重力做功的功率是1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如图所示,将一个重为10N的木块沿倾角为30°斜面匀速向上拉至顶端,拉力为8N,斜面高5m,拉力做功为80J,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3N.若仅使倾角θ逐渐增大,沿斜面向上的拉力将逐渐增大(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1.将一个实心立方体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内,待木块静止时,
它浸入水中的长度是7cm,木块排开水的体积是700cm3,如图所示.
(g取10N/㎏)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在“测定金属块密度实验”中
(1)使用天平之前,应先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当把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线上,发现指针在分度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下列可使天平平衡的方法是A.
A.将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B.减少右盘中的砝码
C.将游码向右移动一点       D.增加右盘中的砝码
(2)在已调节好的天平上称金属块,又发现指针偏转情况如上图所示,则下列可使天平平衡的方法是B  (选项同上).

(3)当天平平衡时,右盘所放砝码及游码的位置、量筒的水位如图2,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金属块质量/g78
水的体积/cm360
水和金属块总体积/cm380
金属块的体积/cm320
金属块的密度kg/m33.9×1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左边旋转,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填“左”或“右”)
(2)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处挂了3个钩码,如图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3处挂2个钩码.
(3)实验中得到两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动力F1/N动力臂l1/m阻力F2/N阻力臂l2/m
110.260.1
220.440.2
这两组数据中,实验序号为1的一组数据肯定有错误.经检查,发现是测量动力臂时读错了,动力臂应该是0.6 m.
(4)通过实验探究应该得出的结论是F1L1=F2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目的是确定像的位置.
(2)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像和物不能重合.
(3)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4)实验时,取一支点燃的蜡烛A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支蜡烛B的作用是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不能(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5)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蜡烛B,在原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6)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理由不合理;只从一组数据不能找到普遍规律,至少要测三组以上.
(7)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下一步应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才能得出实验结论.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测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比较各个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得两对应点是否重合).
(8)请在图2中画出眼睛能看到蜡烛S点的像S′的光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