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如图所示,科学兴趣小组用一个带有刻度的注射器和压强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器能在计算机上显示压强示数),来探究一定质量的空气压强与体积的关系,下表是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查阅资料:一定质量的空气,其压强大小与体积、温度有关)
 实验次数 1 2 4 5 6
 气体体积V(毫升) 20 18 16 14 12 10
 气体压强p(千帕) 100 111  143 167 200
(1)该实验中除了控制该空气质量相同外,你认为还需控制相同的量有温度.
(2)第3次实验中的压强的数据是125.
(3)该实验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压强与气体体积成反比.

分析 (1)根据控制变量法发分析需要控制相同的量;
(2)根据表格,分析气体体积与气体压强的关系;
(3)根据气体体积与气体压强的关系解答.

解答 解:(1)一定质量的空气,其压强大小与体积、温度有关,究一定质量的空气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应控制温度相同;
(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实验次数1:VP=20毫升×100千帕=2000毫升千帕;实验次数2:VP=18毫升×111千帕=2000毫升千帕;实验次数4:VP=14毫升×143千帕=2000毫升千帕;实验次数5:VP=12毫升×167千帕=2000毫升千帕;实验次数6:VP=10毫升×200千帕=2000毫升千帕;由此可知:气体体积和气体压强的乘积为定值,所以实验3中气体压强为:$\frac{2000毫升千帕}{16毫升}$=125千帕;
(3)由(2)可知:气体体积和气体压强的乘积为定值,即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压强与气体体积成反比.
故答案为:(1)温度;(2)125;(3)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压强与气体体积成反比.

点评 研究的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和体积的关系,体积可从注射器刻度直接读出,压强可有压强传感器得到;保证温度不变,做实验时要注意缓慢推活塞,手不要握针管等.为保证质量不变,要密封好气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国外研制出一种衣料,其纤维中添加了微胶囊,这种胶囊中所含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人们穿上用这种衣料做成的衣服,在气温降低该物质会由于凝固(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而放(填“放”或“吸”)热,从而让人倍感温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李明和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R的阻值分别为10Ω,15Ω,20Ω,25Ω.
(1)李明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中的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小亮在检查时认为,从实验目的来看,实验电路上有一根导线连接错了,建议李明改接.
①请在接错的那根线上打×
②另画一根导线,使电路连接正确;
③如果不改接这根导线,对实验的影响是:不能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具体说明是什么影响).
(2)李明将电路改接正确后,先将5Ω的电阻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并记下电流值.接着断开开关,取下5Ω电阻,改接10Ω的电阻(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未动),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5V,若要得到正确的数据,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端移动(选填“左”或“右”),直至电压表的示数为2.5 V,再次记下电流值.若要完成整个实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35Ω.
(3)小亮在改接正确电路的基础上将电阻换成小灯泡,进行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2.5V.小亮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录多组小灯泡两端不同的电压及对应的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值如表.
其中第3次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0.2 A.分析数据时,同学们发现表格中有个数据(电流)异常.这个异常的数据应该改为0.16A.出现这种差错的原因是电流表接的是小量程却按大量程读数;.
实验次数123456
电压/V0.511.522.53
电流/A0.100.800.230.250.26
(4)由表可知,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灯丝电阻为10Ω.小亮认为使测得的灯泡的电阻值更准确应该根据各组数据算出电阻,并取平均值,他的说法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可求平均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小雷同学发现家用白炽灯在刚开灯瞬间易烧坏,猜想白炽灯的电阻可能与灯丝的某个因素有关.于是找来与白炽灯工作原理相同的小灯泡,按图乙所示电路图进行探究.电源电压恒为6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2.5V、灯丝电阻约为10Ω.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的电路按图乙的电路图连接完整,使滑片P向右端移动时灯的亮度变亮.
(2)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小灯泡闪亮一下就熄灭.检查发现小灯泡的灯丝已烧断.分析原因是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最小 (选填“最大值”或“最小值”),导致电流过大而形成的.
(3)断开开关,更换烧坏的电路元件,进行正确操作.调节滑片使灯泡逐渐变亮,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一系列示数,在图丁中绘制U-I图象.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丙所示,灯的额定电流为0.26A,灯的额定功率为9.6W.
(4)小雷用一个定值电阻更换小灯泡,进行正确操作.调节滑片,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一系列示数,在图丁中再次绘制U-I图象.由图可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0Ω.
(5)根据图丁中a、b图线初步判断,小灯泡的电阻与灯丝的温度有关.家用白炽灯在开灯瞬间与步骤(2)中小灯泡形成过大电流的原因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学习小组同学合作测量距离较远的建筑物间的距离,他们选择了两座建筑物A、B(相距约150m)做实验,且当时气温大约是15℃.
(1)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将实验操作步骤补充完整.
A.某同学在A处大喊一声,并同时开始计时,听到回声时停表,将测得的时间t记录下来.
B.两建筑物距离s的表达式是s=$\frac{1}{2}vt$.
C.重复上述步骤,再测两次,并求出距离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误差.
(2)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卷尺、秒表.
(3)请写出造成本实验误差的原因之一人的反应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同一型号的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会一样亮吗,小军同学在进行电学实验时发现了有趣的实验现象.实验时,他将两个型号为“12V 25W”的灯泡L1和L2接到12V电源上,组成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并进行如下操作:
①首先,他闭合开关S2,发现两个灯泡一起变亮,亮度相同;
②接着,保持闭合开关S2,再闭合开关S1,L1因短路而熄灭,灯泡L2变得更亮;
③等到L1熄灭一段间后,又断开开关S1,发现L2亮度逐渐减弱,而L1逐渐亮起来,过一儿两个灯泡达到一样的亮度.为什么步骤③出现这种有趣的现象呢?小军猜想可能是因为两端电压变化后,造成灯丝电阻变化所致.为检验自己猜想是否正确,小军任取其中一个灯泡,重新设计电路,将开关闭合后,测得灯泡两端电压和灯泡中的电流,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U/V0124681011
I/A00.710.941.271.551.802.032.14
(1)分析表中数据,判断小灯泡两端电压变化后灯丝电阻是否改变?如果灯丝电阻改变,其原因是什么?
(2)操作③这个步骤中,为何开关S1刚断开时,L1较暗而L2较亮?请作出合理解释.
(3)图中乙、丙两个电路均可用来测量灯泡的电流和电压值,小军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实验时采用的应是乙、丙中哪一个电路,并简述理由.

(4)小军在操作③这个步骤中,当L1两端电压为4V时,L2的实际功率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在做“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明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2)若通电时间相同,一段时间后发现B玻璃管内液面上升较高,这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3)小亮采用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通电相同时间,发现A玻璃管液面上升较高,这表明: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中学九年级(2)班ST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漂浮在水面上.由于时间关系,当时并没有及时收拾实验器材,几天后?来收拾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薯有都沉在容器底部,他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探究,提出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2: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3: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
马铃薯的编号放入盐水前放入盐水后
质量/g体积/cm3密度/g.cm3质量/g体积/cm3密度/g.cm3
A44.839.21.1440331.21
B56.148.81.1650411.22
C77.367.91.146957
(1)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猜想1的理由是:马铃薯的密度仍小于液体的密度,马铃薯仍漂浮在盐水面上,不会下沉接着他们就猜想2和猜想3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①取三块马铃薯,编上A、B、C号,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②配制一大杯盐水;
③将三块马铃薯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现马铃薯都沉在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擦干,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实验数据如表:
(2)表格中,编号为C的马铃薯在盐水中下沉后的密度是1.21 g/cm3
(3)请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
猜想2是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你认为导致马铃薯下沉的原因是马铃薯的密度大于盐水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这样的猜想:“保温瓶内的水温下降快慢可能与保温瓶中盛热水的质量多少有关”.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学校总务处借来了8个同样容量的热水瓶进行实验,在8个热水瓶中分别装入初温相等、质量不同的热水,在同一环境中同时测量,以保证环境温度相同,8个小时后再测量水温,同学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保温瓶编号12345678
装入水的质量/kg2.01.91.81.71.61.51.41.3
水温初温/℃9898989898989898
末温/℃84.5848381.5794876.574
8小时后的温度/℃13.5141516.5195021.52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6号保温瓶中水的温差与其它保温瓶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明显不一致.去掉这个保温瓶的实验数据,由其他7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保温瓶的水温下降快慢与保温瓶内热水质量有关,质量越小,温度下降越慢.
(2)这个实验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你认为应当作怎样的改进?用同一个保温瓶装不同质量的水,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观察水温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