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根据声音响度的不同可以判断哪个乐器发出的
D.调节MP3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分析 (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
(4)响度反映的是声音的大小,音调反映的是声音的振动快慢.

解答 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进行传播,但不能够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故A错误;
B、戴上耳塞是在声音的接受处,即在人耳处减弱声音;故B正确;
C、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故C错误.
D、调节MP3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大小,即响度,不是音调.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特性的辨别等,具有综合性,但难度不大,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决识记性题目的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归纳式探究:
科学家安培发现,两根平行导线通电后有如图1所示的现象(图中实线、虚线分别表示通电前、后的情况).
(1)可见,平行通电导线之间有力的作用.而且,当通入的电流方向相反时,导线相互排斥;
(2)安培发现平行通电导线之间相互作用力F的大小与两根导线中的电流I1、I2,导线的长度l,导线之间的距离r有关,有关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l/mI1/AI2/Ar/mF/N
110.20.20.11.0×10-7
210.10.20.10.5×10-7
31.50.20.20.11.5×10-7
410.20.20.052.0×10-7
51.50.20.40.13.0×10-7
①通过实验数据可得,两平行导线间的相互作用力F的表达式为F=k$\frac{l{I}_{1}{I}_{2}}{r}$(其中k为常数),k=2.5×10-7N/A2
②我们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写出相应的表达式,这在物理上是等价变换法.
③对于长度一定的两根平行导线,如果保持通入电流I1、I2大小不变,导体所受到的力F与导线之间的距离r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象2中的图线b来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小华骑自行车下坡时,想到“从斜面下滑物体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回家后她找来了小车、秒表、刻度尺和充当斜面的木板进行探究,如图所示.
实验次数1234
小车内放置钩码的质量m/g050100150
时间t/s2.52.52.02.5
她首先对影响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与小车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与斜面的高度有关;
猜想三:与斜面的长度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断定猜想二是正确的,依据是动能是由重力势能转化而来的.
(2)为了验证猜想一,小华的方案是:在小车内放置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的时间.小华测量的结果如上表所示,她怀疑第三次测量错误,于是重新测量并进行了修正.小华第三次测量时间偏小的原因,除了秒表的使用和小车开始的位置不符合设计的要求外,还有一种在操作上存在的问题可能是小车未静止释放;
经过对修正后的数据分析,猜想一是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华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距斜面底端不同距离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的时间.她通过测量发现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三是正确的.请对小华这一探究作出评价,指出她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①改变长度时,没有控制高度一定;
②路程不同,不能只通过时间比较运动快慢.
(4)接着小华又作出了“小车下滑的快慢还与斜面倾角有关”的猜想,你认为她
不需要(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对这一猜想进行探究.若需要,说出方案,若不需要,说出原因:斜面的高度、长度和倾角之间有一定的定量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珍珍观察到电风扇、台灯等有个大而重的底座,可使它们不易翻倒.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她猜想:可能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重心高低及支持面的大小有关.
如何比较物体的稳度大小呢?她发现,让不同的物体倾斜相同的角度时,有的物体翻倒,有的物体不翻倒,翻倒的说明其稳度较小.
于是,她将物体放在表面粗糙的水平木板上,让木板绕O点转动,通过观察物体刚好翻倒时木板转过的角度θ的大小(物体不滑动),来比较物体稳度的大小,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的稳度大小与物体重心高低的关系时,她制作了三块重相同、外形完全相同、重心高低不同的圆柱体,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将它们依次放在木板上,分别记下让它们刚好翻倒时,木板转过的角度θ的大小.实验记录如表.
实验次数123
重心离支持面高度
物体刚好翻转时木板转过的角度θ较大
稳度较大
(1)物体刚好翻倒时木板转过的角度θ越小,间接反映了物体的稳度越小.
(2)在以上探究稳度大小与重心高低关系的实验中,应控制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和支持面的大小不变,这种实验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3)实验现象表明,物体的重心越低,其稳度越大.
(4)依据以上结论,卡车装货时,应把重的货物装在下层(选填“上/下”),可使货物不易翻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演绎式探究--研究机械能守恒与平抛运动:
如图甲,质量为m的小球从高度为h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为v.此过程机械能守恒,关系式mgh=$\frac{1}{2}$mv2成立,则一个物体从高0.2m的光滑斜面顶端自由下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2m/s.
如图乙,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阻力),物体做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x=v0t,在竖直方向下落得高度y=$\frac{1}{2}$gt2,则y与t2的关系可用丙图中的图线b表示.
(2)如图丁所示,小球沿长度为l的光滑斜面AB由静止自由滑下,经过高度为h的光滑桌面BC后做平抛运动,撞到前方挡板的D点,桌边到挡板的距离为s,D点到地面的高度为d,请推理证明d=h-$\frac{{s}^{2}}{4lsin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小文发现:生鸡蛋放入水中会下沉,鸡蛋的密度到底有多大呢?他来到实验室做实验.
(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观察到指针的偏转情况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左(选填“左”或“右”)调,使天平横梁平衡;他把鸡蛋放入天平左盘,正确操作后,天平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鸡蛋质量是57.2g,他又按图丙所示的方法测出了鸡蛋体积是52cm3,则鸡蛋的密度为1.1×103kg/m3
(2)小文回家后又想测熟鸡蛋的密度,他把熟鸡蛋放入水中发现它也下沉,于是他找来家中的一个柱形薄壁的透明杯子、小米、刻度尺、水盆和适量的水,进一步测出了熟鸡蛋的密度.请你帮他将后面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写出熟鸡蛋密度的表达式.
①向杯内倒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杯内水的高度为h1
②将鸡蛋浸没在杯内的水中,用刻度尺测出杯内水的高度为h2
③取出鸡蛋,将杯内水倒净并擦干,放入适量小米,其漂浮在水盆中如图丁(放小米的目的是使杯在水中不倾斜),用刻度尺测出杯底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3
④将熟鸡蛋放入杯内小米中,杯子仍竖直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测出杯底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4,熟鸡蛋的密度表达式为ρ=$\frac{{h}_{4}-{h}_{3}}{{h}_{2}-{h}_{1}}$×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为比较水、空气对牛奶的冷却效果,探究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一盒牛奶分别装入两个瓶中,一个放在水中,一个放在空气中,其他条件均相同,如图1所示.
实验时他们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2 4 610 1214 16 18 
 甲/℃ 70 60 5347  42 3937  35 34 33
 乙/℃ 70 66 6158  55 52 50 48 47 46
(1)甲、乙两瓶中的牛奶质量应该相等.
(2)根据表中数据,已将乙瓶中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画在图2 所示的坐标系中,请将甲瓶中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画在同一个坐标系中.
(3)本次实验中,小明发现甲的冷却效果更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图1)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051015253545556575
温度/℃100715545352824222222
(1)请在图2坐标图中通过描点画出上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22℃左右.

(3)根据描画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温度下降先快后慢.
(4)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可以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
①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②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min.你认为方法①的冷却效果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5N的力,该弹簧测力计可准确到0.2N.若拉力F=3.2N,请在图中标出指针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