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如图甲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
(2)操作无误后,当水温上升到88℃时,开始记时测量并记录,绘制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98℃;
(3)如图丙中,A、B是水沸腾时实验中出现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为A;(选填“A”或“B”)
(4)在评估交流时,有同学提出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种节省实验时间的办法适当减少水量.

分析 (1)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2)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据此得出水的沸点;
(3)掌握水沸腾前与沸腾时现象的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
(4)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首先要知道加热用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可以给烧杯加盖、适当减少水量、适当提高水的初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等方法.

解答 解:(1)温度计在使用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了.
(2)读图可知,水温达到98℃时,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水的沸点就是98℃;
(3)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B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
(4)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可以给烧杯加盖,减少热量的损失;或适当减少水量;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由于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用外焰加热,也可以缩短加热时间.
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2)98;(3)A;(4)适当减少水量.

点评 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应会读温度计,并学会记录相关数据,会读取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同时重点观察沸腾过程中的现象,这些都是该实验中应该重点掌握的内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冬天,人们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夏天,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白气”.下列对这两次“白气”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B.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
C.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D.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图中,受到的两个力是彼此平衡的物体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物理学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宋代学者沈括有关的是(  )
A.发现光的色散
B.测出电流的热效应
C.测出大气压强数值
D.发现地理的两极与地磁场的两极并不重合,略有偏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当酒精灯把玻璃球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可自由转动的小磁针转到图中位置静止,说明玻璃变成了导体,由此判断小磁针的左端是N极,小磁针和螺线管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的几种器件,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是(  )
A.
风力发电机
B.
电风扇
C.
电铃
D.
门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中有一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烧杯上加盖的目的是防止热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2)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烧杯内水面上方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678910111213141516
温度/℃9293949596979898989898
(3)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和“白气”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③(选填序号).
①冰②霜③雾④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如图所示是太阳能LED照明路灯,LED是一种发光二极管,可以把电能直接转化成光能,太阳能是可再生(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它是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聚变(选填“裂变”或“聚变”)时释放出的核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各自猜想(见图).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细线、测力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刻度尺.准备好器材后他们便进行实验,先将橡皮筋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用细线系住橡皮筋的另一端以便挂钩码,随后进行测量.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1拉力(钩码总重)F/N 00.51.0   1.52.02.5
2橡皮筋的总长度L/cm4.55.15.76.36.97.5
3橡皮筋伸长的长度△L/cm  O0.61.22.43.0
①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L0=4.5cm.
②表格中第3行所缺的数据是1.8cm.
③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答:应对1、2(选填序号)两行数据进行比较.
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答:小明.
你是如何分析数据并做出此判断的?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每次的拉力的比值为一常数
(3)本实验中使得橡皮筋伸长的力是细线的拉力(选填“钩码的重力”、“钩码的拉力”、“细线的拉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