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把电阻R1和R2并联后接到电压是6V的电源上,通过R1、R2的电流分别是0.6A和0.3A,现将R1和R2串联到同一电源上,则串联后加在R1和R2两端的电压各是多少?

分析 (1)两电阻并联时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的阻值;
(2)两电阻串联时,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两端的电压.

解答 解:(1)电阻R1和R2并联时,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由I=$\frac{U}{R}$可得,两电阻的阻值分别为:
R1=$\frac{U}{{I}_{1}}$=$\frac{6V}{0.6A}$=10Ω,R2=$\frac{U}{{I}_{2}}$=$\frac{6V}{0.3A}$=20Ω;
(2)两电阻串联时,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I=$\frac{U}{{R}_{1}+{R}_{2}}$=$\frac{6V}{10Ω+20Ω}$=0.2A,
则R1、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U1=IR1=0.2A×10Ω=2V,U2=IR2=0.2A×20Ω=4V.
答:串联后加在R1两端的电压为2V,R2两端的电压为4V.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应用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时间/min012345678
温度/℃919395979999999999
(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B.
(2)(2分)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2分)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9℃,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2分)由图表可知: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持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烧杯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5)(1分)水沸腾时看到大量的“白气”不断地从烧杯上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
(6)(1分)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①(填序号).
①得到可靠的结论    ②减小实验误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6.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如图所示的实物图的电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小阳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绘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所示.

(1)从图象中可知,水的沸点是98℃,低于100℃,产生原因可能是外界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2)如图2所示是两杯正在加热的水,杯中温度计示数不变的是甲.
(3)小阳发现自己组的水比邻组的先沸腾,提前沸腾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比较小( 写出一种即可 ).
(4)她还发现邻组测得的沸点比自己的测量结果低 1℃,认为是邻组在实验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造成的,她的想法正确吗?错误( 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烧杯底由于直接受热,所以温度会很高.
(5)小阳想探究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要吸热,接下来她的做法是应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能够继续沸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的两种简便方法:如图甲所示,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平面镜成像(或光的反射)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保险丝的作用:当电流过大时能自动熔断,切断电路,起到保护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卵时发现视野有一小污点、为了判断此污点究竟位于玻璃片上还是位于显微镜的镜头上,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1)移动玻璃片,结果视野中的污点不移动;(2)移动转向器,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结果视野中原先的污点仍然存在.由此可以推测视野中的小污点最可能位于(  )
A.玻璃片上B.低倍物镜上C.高倍物镜上D.目镜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甲所示,R1的阻值是20Ω,滑动变阻器R2消耗的功率P与其电阻R2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R2消耗的最大功率是(  )
A.0.45 WB.0.50 WC.0.80 WD.0.90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20Ω=0.12kΩ=1.2×10-4MΩ.
(2)6kΩ=6×103Ω=6×10-3M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