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满载排水量67500吨,吃水深度10.5米,当“辽宁舰”满载时,舰底受到海水的压强为1.05×105Pa,“辽宁舰”受到的浮力为6.75×108N.(g取1ON/kg,ρ海木=1×103 kg/m3 )

分析 (1)知道航母的吃水深度(舰底所处深度),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该舰满载时的舰底所受海水的压强;
(2)知道航母满载排水量(排开水的质量),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该舰满载时所受浮力.

解答 解:
(1)满载时的舰底所受海水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10.5m=1.05×105Pa;
(2)该舰满载时所受浮力:
F=G=mg=67500×103kg×10N/kg=6.75×108N.
故答案为:1.05×105;6.75×108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关键是能从航母参数表中得出相关信息和理解参数的含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小明同学回顾“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时的情景.
(1)小明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的左端上翘,此时,他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这样放置是为了在挂上钩码后,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
(2)如图1所示,若每个钩码重0.5N,且杠杆上每格相等,小明在杠杆左端图示位置处挂上3个钩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他在图中A处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方向向上的力F1,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至少是2N.
(3)如图2,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的C点,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测力计示数变化情况是先变小后变大.
(4)第(2)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实验中都用到了弹簧测力计,小明对比总结了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测力前,前者和后者两个实验中弹簧测力计使用不同之处是前者要在竖直方向调零,后者要在水平方向调零,在测力时,两个实验中弹簧测力计使用相同之处是测量的力不超量程或让测力计弹簧伸长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如图所示的电路图,闭合开关后,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设灯泡工作时电阻不随温度变化)(  )
A.电路的总电阻逐渐变大
B.通过甲灯的电流逐渐变大
C.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逐渐变大
D.甲灯增大的电流跟滑动变阻器增大的电流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所示,公共自行车已成为大多数市民绿色出行的交通工具之一,下面关于自行车所用到的物理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有利于减小摩擦
B.自行车尾灯的设计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知识
C.自行车车座的设计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D.停止蹬车后车还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车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小红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个实验,三个实验中所用的正方体木块质量相同、各面的粗糙程度也相同,长木板上贴有砂纸,图甲和图乙中所用的是相同的砂纸.在图甲和图丙中,使木块在长木板上的砂纸上运动;图乙中在木块上叠放一个钩码,使它们一起在长木板的砂纸上运动.

(1)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仅用小红设计的三个实验,可以探究下列猜想ABD是否正确(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与压力大小有关B.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C.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D.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可以认为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3)图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6N.
(4)在实验评估阶段,同学们认为小红设计的实验还有可以改进之处.请你提出至少一条改进的措施:固定弹簧测力计不动而拉动木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1)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漫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部分近视同学为看到黑板上的字,他们戴的是近视眼镜,该近视眼镜是凹(选填“凸”或“凹”)透镜.
(2)炎热的夏天,剥开包装纸的冰棍会冒“白气”是液化现象(选填“汽化”或“液化”);冰棍吃到口中感到很凉,是因为冰棍熔化过程中吸热 的原因(选填“吸热”或“放热”);寒冷的冬天,双手摩擦使手发热,是通过做功 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手捧暖水袋,使手变暖是通过热传递 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后两空选填“做功”或“热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央视《是真的吗?》节目中,主持人做了“电池+口香糖锡纸=取火工具”的实验:取口香糖锡纸,剪成中间窄,两头宽的条状,将锡纸条带锡一面的两端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很快发现纸条中间较窄处开始冒烟、起火,如图.请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216年4月17日,日本九州地区14日和16日连接发生强烈地震,在发生地震会产生次声波(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本次地震造成逾1700栋建筑整体倒塌或半倒塌,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选填“信息”或“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生素质教育特长展示测评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现有甲、乙、丙三份初温度相同的液体,其中甲、乙为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乙、丙为质量不等的同种液体。若对这三份液体分别加热,根据它们吸收的热量和升高的温度在温度—热量图象上分别画出对应的三点甲、乙、丙,如图所示。则甲的比热容和质量跟丙的比热容和质量相比,应是

A. 丙的比热容比甲的比热容大

B. 丙的比热容比甲的比热容小

C. 丙的质量比甲的质量小

D. 丙的质量与甲的质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