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Hz,一物体2分钟内振动600次,这个物体的频率是5Hz,人耳的听觉范围为20~20000Hz,次声的频率低于20Hz,超声的频率高于20000Hz.

分析 人耳的听觉范围是频率在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

解答 解: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Hz;这个物体的频率f=$\frac{600}{120}$=5Hz,
人的听觉频率的范围是20Hz~20000Hz,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故答案为: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Hz;5Hz;20;20000.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频率、超声、次声定义的掌握情况,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初三学生小华从一楼步行到三楼,用时0.2min,他步行的路程约为12m,下列估算正确的是(  )
A.小华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0.5 m/sB.小华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0.75 m/s
C.小华重力做的功约为3000 JD.小华重力做的功约为4500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如图中填入适当的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物理学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声学、光学等许多分支学科,研究不同的学科需要不同实验器材,依据你在实验室中的收获,温度的测量仪器温度计,时间的测量仪器秒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日常生活中,“开灯”是指闭合开关,“关灯”是指断开开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以下现象中,属于光的漫反射的是(  )
A.在黑夜中看不见物体
B.坐在电影院中,人们能从不同的角度看清画面
C.早晨站在镜前整理衣冠
D.明朗的夜晚我们看见水中的月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连接电路时,如发现有连接错误,不少同学习惯于将电路全部拆散,重新连接.其实,有时只要思考一下,拆除或改接某些导线就能解决问题.现在考考你,如图是某同学连接的电路:
(1)如果合上开关,将出现短路现象(选填“断路”或“短路”).除了两只灯都不亮以外,还会造成电流表或电源烧坏的不良后果.
(2)对于这个电路,只须拆除一根导线,就能成为两灯串联的正确电路.请在要拆除的那根线上打上“×”号.
(3)对于这个电路,只须改变一根导线的一个接头,就能成为两灯并联的正确电路.如何办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小明了解到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会有一些因素引起测量误差,其中刻度尺的温度变化也是引起误差的原因之一.他设计了图9的装置研究物体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装置中AB是粗细均匀的铜棒,COD是可绕O点转动的指针,实验时,A端固定不动,指针C端紧靠在铜棒B端,当用酒精灯给AB加热时,小明可以通过观察指针位置的变化,分析金属棒受热时长度的变化.装置中指针设计成CO段比OD段短,这对实验现象起到了放大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图1为“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图.

(1)某次实验时电压表的读数为1.6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电流表的读数为0.5A,则这次电阻的测量值R=3.2Ω.
(2)爱动脑筋的小罗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在电流表、电压表缺少一个的情况下,如何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呢?于是,他设计出了如图3的四种电路.你认为,不能测量出Rx阻值的电路图是C.(图中R0是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或电阻箱,电源电压恒定)
(3)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常并不考虑电表本身电阻对电路的影响.实际上电流表两端有一定的电压,电压表中要通过一定的电流,因此在图1中通过电流表的电流IA大于通过Rx的实际电流Ix,那么R小于Rx的真实值(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