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如图所示,一密度均匀,重力为50N,底面积为500cm2的长方体物块漂浮在静止的水面上,g=10N/kg,求:
(1)水对物块产生的浮力大小.
(2)物块浸入水中的深度.
(3)水在物块下表面上产生的压强大小.

分析 (1)根据漂浮条件求水对物块产生的浮力大小.
(2)根据FgV求出物块排开水的体积,然后利用$\frac{{V}_{排}}{S}$计算物块浸人水中的深度.
(3)利用p=ρgh计算水在物块下表面上产生的压强大小.

解答 解:
(1)已知物块的重力:G=50N;
物块漂浮,所以水对物块产生的浮力:F=G=50N.
(2)物块的底面积:S=500cm2=5×10-2m2
根据FgV可得,物块排开水的体积:
V=$\frac{{F}_{浮}}{{ρ}_{水}g}$=$\frac{50N}{1.0×1{0}^{3}kg/{m}^{3}×10N/kg}$=5×10-3m3
物块浸入水中的深度:h=$\frac{{V}_{排}}{S}$=$\frac{5×1{0}^{-3}{m}^{3}}{5×1{0}^{-2}{m}^{2}}$=0.1m.
(3)水在物块下表面上产生的压强为:
p=ρgh=1×103kg/m3×10N/kg×0.1m=1×103Pa.
答:(1)水对物块产生的浮力大小为50N.
(2)物块浸入水中的深度为0.1m.
(3)水在物块下表面上产生的压强大小为1×103Pa.

点评 此题考查浮力和液体压强的计算,涉及到物体漂浮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关键是公式的灵活运用,解答过程中应注意单位换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两烧瓶中的电阻丝相同.
物理量/物质 质量
(g)
 初始温度
(℃)
 加热时间
(min)
 最终温度
(℃)
 液体甲 150 20 3 45
 液体乙 150 20 3 68
(1)实验中,必须取质量(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2)实验中,用A(填序号)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A.通电时间      B.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3)上表是某次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甲(选填“甲”或“乙”)液体的吸热能力较强
(4)若在甲、乙两瓶中,液体是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电阻丝的阻值不同,则该装置可用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否则,可能会发生危险,因为它的实际深度会超过你看到的深度.这里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光学规律.以下实例也涉及到这个规律的是(  )
A.
水中筷子被“折断”
B.
自行车尾灯格外亮
C.
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D.
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在建立压强概念时,有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因素”探究实验.
(1)通过观察图甲、丙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通过观察图甲和乙后得出“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越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某家庭需要将50kg、20℃的水加热到60℃作为生活用热水,他们利用煤气灶烧水,需燃烧0.8kg煤气.已知煤气的热值q=4.2×107J/kg,水的比热容C=4.2×103J/(kg•℃),则50kg、20℃的水加热到60℃需吸收的热量8.4×106 J热量;完全燃烧0.8kg煤气放出3.36×107 J热量;则该煤气灶烧水的效率为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雨后,天空中有时会出现彩虹,其原因是(  )
A.太阳光通过空气时产生色散
B.太阳光通过空气中的小水滴时产生色散
C.雨水中残留的有机化合物产生七种色彩
D.天空中产生的奇特激光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所示,对下列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压力相同时,压强随受力面积的增大而增大
B.乙: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丙: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D.丁: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出了大气压强的数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实验时通过观察泡沫塑料凹陷程度,显示压力作用的效果.
(2)由甲图和乙图可得结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明显.
(3)由乙图和丙图可得结论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
(4)此实验应用的主要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平衡(填“平衡”或“不平衡”),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向右(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2)调节完毕后,当在杠杆B点挂3个质量相同的钩码,如图乙所示,那么在杠杆的D点挂4个质量相同的钩码,能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当杠杆平衡后,将B、D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O靠近1个格,那么杠杆右端(填“左”或“右”)将翘起.
(3)某同学做了图乙一次实验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小明同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4)实验中若不在D点挂钩码,而在杠杆的A点或C点使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小明认为在A点弹簧测力计示数一定比在C点小,你认为小明的观点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你判断的理由是作用在A点时的动力臂可能比作用在C点时的动力臂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