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小强同学做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
(1)请你帮他设计实验电路图,并画在方框中.
(2)利用此实验电路,还可以测量导体的电阻.请你说出在测导体电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写出一条即可):①保护电路元件;②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可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达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的作用..
(3)当小强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多次更换电阻,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达到实验条件,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由0.2A变成如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此过程中先后两次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4)小强将探究电流跟电阻关系的实验数据填入表中,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得到的结论是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R/Ω101520305060
U/V666666
I/A0.60.40.30.20.120.1
(5)他想利用这些器材,依据此实验电路,测定“220V 50W”的白炽灯泡的电阻值(设灯泡灯丝电阻不变).已知小强使用的电源两端电压为12V,滑动变阻器标有“10Ω?2A”,但在测量过程中,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两电表的示数均变化很小.经过检查,电表及各元件完好,电路连接无误.则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很小的原因是白炽灯泡的电阻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或滑动变阻器的电阻远小于白炽灯泡的电阻).

分析 (1)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被测电阻两端电压,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2)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和被测电阻串联在电路中,滑片处于最大阻值处,起到保护作用;
移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了连入电路的电阻,不断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完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的作用;
(3)由图示电流表读出电流表示数,然后由欧姆定律及串联电路的特点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如何变化;
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要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跟电阻关系时,控制电压不变;
(4)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
(5)先利用RL=$\frac{{U}_{额}^{2}}{{P}_{额}}$求出灯泡电阻,由电源电压、灯泡电阻及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求出两电表的示数即可分析出原因.

解答 解:(1)将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电流表串联连接,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如下图所示:

(2)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保护电路元件;②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可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达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的作用.
(3)当小强探究电流跟电阻关系的实验中要用控制变量法,多次更换电阻,要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4)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电压不变时,电阻变为原来的几倍,电流变为原来的几分之一,
所以可得到的结论是: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5)由 P=$\frac{{U}^{2}}{R}$可知,灯泡的电阻为:RL=$\frac{{U}_{额}^{2}}{{P}_{额}}$=$\frac{(220V)^{2}}{50W}$=968Ω,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零时,电压表示数最大U最大=12V,
电路中的电流最大I最大=$\frac{U}{{R}_{L}}$=$\frac{12V}{968Ω}$≈0.0124A,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R=10Ω时,总电阻R=RL+R=968Ω+10Ω=978Ω,
电路中的电流最小I最小=$\frac{U}{{R}_{总}}$=$\frac{12V}{978Ω}$≈0.0123A,
此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小U最小=I最小RL=$\frac{2}{163}$A×968Ω≈11.88V,
所以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11.88V~12V,对应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0.0123A~0.0124A,即两电表的示数均变化很小.
故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很小的原因是白炽灯泡的电阻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电阻.
故答案为:(1)电路图如图所示;(2)①保护电路元件;②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可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达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的作用;
(3)不变;(4)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5)白炽灯泡的电阻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或滑动变阻器的电阻远小于白炽灯泡的电阻).

点评 本题是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涉及了电路图的设计、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控制变量法的具体应用等常考知识,一定要掌握,解题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纤通信依靠声波来传递信息
B.太阳能、风能和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C.移动通信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D.可用超导材料做电饭锅的发热元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小明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现有电源(电压为1.5伏的整数倍)、标有“0.3安”字样的待测小灯泡、电流表、标有“50Ω 2A”、“20Ω 2A”滑动变阻器各一个、电键以及导线若干,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不大于1瓦.小明选取其中一个滑动变阻器连接了一个电路,并将变阻器的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小明发现闭合电键前,小灯泡已经发出比较暗的光,闭合电键后,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为0.3安.经过思考,小明断开电键,移动滑片,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滑片恰好在中点上.
①请画出小明的实验电路图
②请根据相关信息计算小灯的额定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约为10Ω.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位于A(选填“A”或“B”)端.
(3)小叶同学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2.2V,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甲中滑片P向B(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4)小向同学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的I-U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0.5W.
(5)小勇同学在实验中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原因可能是小灯泡断路.
(6)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R=$\frac{U}{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当断开.
(2)小新将实物连接成如图1所示电路,其中有一处连线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画“×”并改正.
(3)将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定值电阻R两端电压为2V,电流表示数如图2所示,为0.4A,则R的阻值为5Ω.
(4)换上10Ω的电阻后,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将变大(选填“变大”或“变小”),此时应将滑片P向A (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阻两端电压为2V.
(5)小芳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定值电阻断路.

(6)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电阻值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面是体育老师对九(9)班小明同学的记录档案,不正确的是(  )
A.小明的身高为171cmB.小明的质量是48kg
C.小明的握力为45kgD.小明跳绳成绩是1分钟跳163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小组同学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继续探究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把发光物体A分别放在焦距f为15厘米、10厘米和5厘米的凸透镜前,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每次都在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测量并记下相应的物距u和像的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和表三所示.
表一:发光体A
 实验序号焦距f(cm)物距u(cm)像高h(cm)
1152018.0
215306.0
315453.0
415602.0
表二:发光体A
 实验序号焦距f(cm)物距u(cm)像高h(cm)
510206.0
610303.0
710402.0
810601.2
表三:发光体A
 实验序号焦距f(cm)物距u(cm)像高h(cm)
95106.0
105153.0
115202.0
125251.0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发光物体A的高度为6.0厘米.
(2)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发光体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高随物距增大而减小.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11(2、6或4、8)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与凸透镜焦距的关系.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5、9或3、6、10或4、7、11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和焦距的比值相等时,同一发光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是相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指出下列数据不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中学生课桌高约为80cm
B.一块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s
C.成年人正常步行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360m
D.洗澡水的温度约为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1)小明让光线贴着垂直于镜面的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并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结果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小明应该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重复上述操作,最终才能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普遍性规律.
(2)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若此时通过平面镜观察纸板,则看到的图象应为丙图中的③(选填“①”、“②”或“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