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
(1)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架上,先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
(2)如图中甲和乙分别是两次实验的装置图示,实验中移动钩码使杠杆重新水平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请根据装置图示把实验数据填入下表(杠杆每格长2cm,钩码每个重0.5N).
实验次数动力/N动力臂/cm动力×动力臂阻力/N阻力臂/cm阻力×阻力臂
1.534.50.594.5
1661.546
(3)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是F1L1=F2L2
(4)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时,小明调节杠杆平衡后,在杠杆左边挂两个钩码,每个钩码重为0.5N,并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杠杆,如图丙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读数大于2N.(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如果在乙图中杠杆两边的钩码下面各增加一个大小相等的钩码,则杠杆左端下降.(填“左端下降”、“右端下降”、“仍然平衡”或“无法确定”)
(6)如果在乙图中杠杆两边的钩码同时浸入水中,则杠杆仍然平衡.(填“左端下降”、“右端下降”、“仍然平衡”或“无法确定”)

分析 (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就是力臂,因此在此实验中我们应首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
(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根据图中钩码的质量、位置、个数和杠杆每格的长度,进行分析;
(3)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进行解答;
(4)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应向竖直方向拉杠杆,这是为了保证力臂等于相应的杠杆的长,否则,力臂会变短,拉力会增大;
(5)原来杠杆平衡,是因为两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现在把杠杆两边的钩码下面各增加一个大小相等的钩码,就要看现在的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据此分析得出结论;
(6)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知道FgV,由此得出两侧钩码浸没在水中后两端力和力臂的乘积,根据乘积的大小,判断杠杆的状态.

解答 解:
(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
(2)实验过程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根据图中所挂钩码的个数及钩码所在位置,以及结合每个钩码的重力和每个格的长度,得出两次实验的数据为:L1=3×2cm=6cm,F1=3×0.5N=1.5N;
(3)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4)设杠杆每一格长度为L,若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动,由F1L1=F2L2得:
F1=$\frac{{F}_{2}{L}_{2}}{{L}_{1}}$=$\frac{2×0.5N×4L}{2L}$=2N;
在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动,F2L2不变,L1变小,所以F1变大,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2N;
(5)设杠杆每一格长度为L,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
现在在杠杆两边的钩码下面各增加一个大小相等的钩码:
左边=3G×3L,右边=4G×2L,因为3G×3L>4G×2L,所以杠杆不再平衡,左端下降;
(6)在调节平衡后的杠杆两侧,分别挂上相同规格的钩码,恰好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体积为V,杠杆一个小格的长度为L;
如果将左侧2个钩码,右侧3个钩码同时分别浸没在水中,则左侧钩码排开水的体积是右侧钩码排开水的体积的$\frac{2}{3}$,由阿基米德原理FgV可知,左侧钩码受到的浮力是右侧钩码受到浮力的$\frac{2}{3}$,则有:左端减少的力和力臂的乘积为:$\frac{2}{3}$ρVg×3L,
右端减少的力和力臂的乘积为:ρVg×2L,
故左端减少的力和力臂的乘积等于右端减少的力和力臂的乘积,因此杠杆仍然平衡.
故答案为:(1)平衡螺母;便于测量力臂;(2)便于测量力臂;6;1.5;(3)F1L1=F2L2;(4)大于;(5)左端下降;(6)仍然平衡.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杠平衡及平衡条件的了解与掌握,在比较F1L1与F2L2的值的大小,若F1L1=F2L2,杠杆平衡;若F1L1≠F2L2,杠杆就不平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古代士兵为了能及早听到偷袭敌人的马蹄声,常常睡在地上,其原因是固体能够传声.通常认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结果记录在如表中.
接触面毛巾棉布木板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较大
小车运动的距离S(单位:cm)18.3026.83
(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处.

(2)分析表中内容可知: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某物质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水的升温图象是b(选填“a”或“b”);3min时间内两物质吸热相等(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某物质的比热容为1.8×103J/(kg•℃).[C=4.2×103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陈鑫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1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的底部.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为98℃,说明此时气压<(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
(3)分析图3所示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A(选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4V,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V2的示数U2=1.5V,电流表A的示数I=0.2A.求:
(1)通过电阻R1的电流多大?
(2)电压表V1的示数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小芳想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她找到了家里的如图1所示的一些实验器材:

(1)为了验证猜想,实验中她应该选择B、C两只蜡烛,选F作为平面镜.(填写代表实验器材的字母)
(2)选好器材后,她将器材按照如图甲所示位置摆放好,若将镜前蜡烛称为蜡烛A,镜后蜡烛称为蜡烛B,则小芳要想观察到蜡烛A所成的像,她应在蜡烛A(A/B)一侧观察.
(3)实验中发现蜡烛通过镜面成两个像,原因是玻璃板太厚,前后两个面各成一个像.
(4)小芳对(3)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后重新开始实验,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与A的像完全重合,在这个过程中蜡烛B不应该(应该/不应该)点燃,理由是为了更好地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5)如图乙是小芳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发现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她马上得出了结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成轴对称,你认为小芳实验的不足之处是一次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6)如果在图丙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不透明白纸板做屏幕(3处为点燃着的蜡烛),眼睛的观察位置可以在图丙中2(填图中数字)处,发现白纸板上将没有(有/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7)如图3所示是从墙壁上的平面镜中观察到的时钟图,则当时的时间是D
A.2:35   B.2:25    C.9:35    D.9:25
(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有的小组用两个相同的蜡烛,有的小组用两个相同的棋子,用蜡烛和棋子各有优点和缺点,请你任选一个器材,说出它们的优点或缺点:选用蜡烛做实验,优点是成像清晰,缺点是随着蜡烛的燃烧,蜡烛会变短,物像大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某同学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图①实验中,在杠杆上的A点挂四个重均为0.5N的钩码,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上的B点,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测力计的示数应为1N;如果将测力计沿图中虚线方向拉,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②请在图中画出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时,测力计拉力的力臂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在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先研究质量一定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采用的研究问题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B.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面积大小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
C.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压强计是通过U形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
D.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时运用了二力平衡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