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图所示,甲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乙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             的关系;实验时,它是通过观察                 ,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

(2)进行乙实验时,每一次都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起始             相同;通过观察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             来判断小车在不同的水平面受到          的大小.从而可以推理: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                .

(1)速度大小  木块被推动的远近

   (2)速度  距离  阻力  做匀速直线运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等环节,在课堂学习中进行到“猜想与假设”这一环节时,老师往往要求“要有理由地猜想”,意思是猜想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是学习过的相关知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已有的猜想和理由分别是:

(1)猜想依据:拖动教室中较重的讲台比较轻的课桌感觉费力;
猜想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物体间的压力大小
物体间的压力大小
有关.
猜想依据:穿上鞋底有花纹的鞋走路时不容易滑倒;
猜想Ⅱ: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接触面粗糙程度
接触面粗糙程度
有关.
(2)实验过程需要让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棉布)上做
匀速直线
匀速直线
运动;
(3)在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实验中,其中甲图的测力计示数是
3.6
3.6
N;
(4)比较甲丙图,可得出结论:
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5)请你提出一个不同以上的猜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具体操作是
分别把长方体木块平放与侧放在同一物体表面,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比较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分别把长方体木块平放与侧放在同一物体表面,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比较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沧浪区二模)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利用甲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利用了玻璃板的
透明性
透明性
(填物理属性的名称),从而能便于确定
像的
像的
的位置;
(2)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一位同学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C
C

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                 
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断蜡烛B与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5.30 23.02 25.60 28.50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5.30 23.15 25.60 28.50
(3)在利用乙图装置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实验时,陈刚把蜡烛离凸透镜90cm移动到120cm时,发现像几乎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他判断凸透镜的焦距是
5
5
cm,理由是:
当物距很大时,像距非常靠近焦点
当物距很大时,像距非常靠近焦点
.接着他把凸透镜放在如图示A位置时,光屏应向M点的
(左/右)侧移动,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若固定光屏的位置于M点不动,要使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他应把蜡烛向A点的
(左/右)侧移动,当蜡烛移动到如图示B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这时,通过透镜向烛焰同侧观察,能看到烛焰放大的虚像,若把蜡烛放到B点
(左/右)侧,可以使虚像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3?江都市二模)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确定像的位置
确定像的位置
,同时也证明了
物像大小相等
物像大小相等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从远处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光屏应向
远离
远离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像的大小将
变大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蜡烛移到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请你比较甲、乙两图中平面镜与凸透镜所成像的不同点:
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说出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雨用同一个斜面、同一个长木板和同一个纸盒,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次试验,测量出每次实验中纸盒移动的距离(S<S<S),再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上述三次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
纸盒移动的距离
纸盒移动的距离
来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
②在甲、乙两次实验中,让同一小球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释放的目的是:使小球到达斜面底部时的速度
不同
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质量相等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质量相等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_;分析乙、丙两图,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速度相等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速度相等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③实验中小球在斜面上加速滚到底端的过程中(不计摩擦阻力),小球的
重力势
重力势
能转化为
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等环节,在课堂学习中进行到“猜想与假设”这一环节时,老师往往要求“要有理由地猜想”,意思是猜想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是学习过的相关知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已有的猜想和理由分别是:
猜想1:与压力大小有关.理由是:拖动教室中较重的讲台比较轻的课桌感觉费力;
猜想2: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理由是:穿上鞋底有花纹的鞋走路时不容易滑倒;
(1)请你提出自己一个不同以上的猜想3:
与速度有关
与速度有关
.你的理由是:
汽车运动速度大时不容易刹车
汽车运动速度大时不容易刹车

(2)在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实验中,其中乙图的测力计示数是
6.6
6.6
N,实验过程需要让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棉布)上做
匀速直线
匀速直线
运动;
(3)为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有关”,应该比较
甲、丙
甲、丙
两图实验情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