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 自行车刹车后还要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是由于 的原因。自行车最终要停下来,是由于自行车要受到 的作用。因此 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5. 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6-15所示:

            

(1) 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填“上”或“下”) 调整;                                 

(2) 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 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1) 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 cm ,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 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清晰的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 小丽到森林旅游,看到森林中挂着这样的指示牌:“禁止随意丢弃玻璃瓶”,小丽想:为什么要禁止在森林中乱扔玻璃瓶呢?

请你帮助她说明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1. 阅读并回答问题。

          绕几圈之后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即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变粗糙。那么还有没有别的 方法呢?小明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并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找一段棉线,在棉线的一端拴上一个东西(如一把大锁) ,然后,把它搭在一个平放的 圆棍上(如铁架床的横梁或自行车的大梁等) ,通过弹簧测力计来拉棉线的另一端,

    如图 7-36甲所示,这时,要使重物不下落,用的力虽然比重物的重力小,但省力却不多。

    再如图乙所示,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两圈,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再如图丙所示,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三圈,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更小了。

    再如图丁所示,将棉线在圆棍上绕四圈,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几乎等于零。

 

对于上述现象,小明进行了归纳分析,得出了结论。根据你的阅读,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小明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2) 这一结论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何应用?请列举两例。

(3) 小明在上述研究中采取了怎样的思维程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7. 如图7-39(a) 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 的状态如图(b) 所示。把木块换成盛有水的烧杯,重复上述过程,烧杯中水面的状态分别如图(c) 和(d) 所示。

        

由图7-39(a) 、(b) 或图(c) 、(d) 可知: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可能情况是(请将两种可能的情况填写完整) 。得到上述结论是利用了木块和水都具有的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6. 在建立压强概念时,做了如图8-2所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

    

(1) 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是为了说明.

(2) 丙、丁两图所示的实验是为了说明.

(3) 根据(1) 、(2) 的结果可以看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4.下列实验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要把拧得很紧的瓶盖打开,在手和瓶盖之间垫一块毛巾

   B. 手表上用于调节指针的旋钮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 为把玻璃窗擦得更干净些,要用更大的力压抹布

   D. 移动较重的货箱时,在货箱下面垫几根圆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0. —个物体在空中由静止释放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 ,在下落过程中假设物体所受的重力突然消失,那么该物体将 ()

   A. 立即停止运动

   B. 速度越来越大

   C. 速度逐渐减慢,最后停止

   D. 以失去重力时的速度继续沿着竖直方向下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4. 用透明软管将两端都开口的两根玻璃管相连,成为如图8-29所示的U形管,当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将a端慢慢下降,则b端管内水面相对于a管 ()

   A. 上移,但总比b端水面低

   B. 上移,但总比b面高 

   C. 上移,但总与b端水面相平

   D. 不会移动,两端水面相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