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电阻R2与R3之比为3:2 | B. | 电阻R1与R2之比为3:1 | ||
C. | 电阻R1的电功率为P1=1W | D. | 电阻R1与R2之比为1:2 |
分析 分析实物连接图画出当只闭合开关S1时、当开关S1、S2、S3都闭合时、当只闭合开关S2时的等效电路图;
应用串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可以求出电阻R1与R2阻值之比;
应用并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可以求出电阻R2与R3阻值之比;
应用串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求出电流之比,然后应用电功率公式求出电阻的电功率.
解答 解:由图示电路图可知,只闭合开关S1时等效电路图如图甲所示,当开关S1、S2、S3都闭合时等效电路图如图乙所示,当只闭合开关S2时的等效电路图如图丙所示;
串联电路电流I处处相等,由图甲所示电路图可知,$\frac{{U}_{1}}{U}$=$\frac{I{R}_{1}}{I({R}_{1}+{R}_{2})}$=$\frac{{R}_{1}}{{R}_{1}+{R}_{2}}$=$\frac{3}{4}$,则:$\frac{{R}_{1}}{{R}_{2}}$=$\frac{3}{1}$,故B正确,D错误;
由图甲、乙所示电路可知:$\frac{{I}_{1}}{{I}_{2}}$=$\frac{\frac{U}{{R}_{1}+{R}_{2}}}{\frac{U}{\frac{{R}_{1}{R}_{3}}{{R}_{1}+{R}_{3}}}}$=$\frac{{R}_{1}{R}_{3}}{({R}_{1}+{R}_{2})({R}_{1}+{R}_{3})}$=$\frac{{3R}_{2}{R}_{3}}{(3{R}_{2}+{R}_{2})(3{R}_{2}+{R}_{3})}$=$\frac{3{R}_{3}}{12{R}_{2}+4{R}_{3}}$=$\frac{1}{4}$,则:$\frac{{R}_{2}}{{R}_{3}}$=$\frac{2}{3}$,故A错误;
由图甲丙所示可知:$\frac{{I}_{1}}{{I}_{3}}$=$\frac{\frac{U}{{R}_{1}+{R}_{2}}}{\frac{U}{{R}_{2}+{R}_{3}}}$=$\frac{{R}_{2}+{R}_{3}}{{R}_{1}+{R}_{2}}$=$\frac{{R}_{2}+1.5{R}_{2}}{3{R}_{2}+{R}_{2}}$=$\frac{5}{8}$,由$\frac{{R}_{1}}{{R}_{2}}$=$\frac{3}{1}$,$\frac{{R}_{2}}{{R}_{3}}$=$\frac{2}{3}$可得:R1=2R3,
电阻R1的电功率:P1=I12R1=($\frac{5}{8}$I3)2×(2R3)2=$\frac{25}{16}$I32R3,已知:P3=I32R3=1.28W,
则:P1=$\frac{25}{16}$P3=$\frac{25}{16}$×1.28W=2W,故C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C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的判断,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本题难点在于很多同学无法将三种状态下的功率关系及电压关系联系在一起,故无法找到突破口.解答此类问题时,可将每一种情况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都找出来,仔细分析找出各情况中的关联,进行求解.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R1的阻值为5Ω | |
B. | 电源电压为50V | |
C. | 为了保护电路安全,滑动变阻器连入阻值的范围为4Ω~45Ω | |
D. | 当电路中电流为5A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为125W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研究串联电路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 | |
B. | 在研究磁体的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 | |
C. | 在学习电流和电压时与“水流”和“水压”作类比 | |
D. | 在探究导体的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