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在我校的秋季运动会上,观察铅球比赛时,小佳发现有的同学掷得很远,便对“铅球的投掷距离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问题产生了兴趣,做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铅球掷出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铅球掷出的角度有关
(1)请你就这一问题大胆提出不同于小佳的猜想:还可能与铅球掷出的高度有关.
(2)为了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小佳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如图所示.它固定在铁架台的一定高度处,能使小球以大小不同的速度和方向射出,小球射出的方向的夹角θ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通过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序号射出速度v/(m•s-1射出角度θ射出的水平距离s/m
11030°10.1
21045°10.9
31060°9.2
41530°21.0
51545°23.4
61560°20.0
72030°36.6
82045°41.0
92060°35.2
①在研究小球射出的水平距离与射出速度大小的关系时,应保持射出角度不变;应比较实验序号为1和4(或7);
②通过比较实验序号为1、2和3的实验数据,可以验证猜想2是正确的;
③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初步得出:在射出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射出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时,射出的水平距离最大.
(3)请你再举出一个应用该实验的实例:投掷实心球.

分析 (1)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想;
(2)因为铅球射出的距离可能与射出点的高度、射出的速度和射出的仰角都有关系,所以在探究过程中应用到控制变量法.
在探究射出距离与射出速度的关系时,应该保持射出点的高度和射出仰角一定;在探究射出距离与射出仰角的关系时,应该保持射出点的高度和射出速度一定.
(3)体育课上投掷实心球.

解答 解:(1)根据小球上升的高度不同,因此可能与铅球掷出的高度有关;
(2)①要探究射出距离与射出点的速度的关系时,应保持射出角度一定,抛出点的速度不同,所以应选择1、4、7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②1、2、3的实验数据,射出的速度相同,射出角度不同,且射出的速度越大,掷出的距离越远;
③根据表中1、2、3或4、5、6或7、8、9三组数据可知,在射出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射出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时,射出的水平距离最大;
(3)应用该实验的实例有投掷实心球.
故答案为:(1)铅球掷出的高度;(2)①射出角度;4(或7);②2;3;③45°;(3)投掷实心球.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掌握,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一定要会运用这种方法研究问题;
(2)考查了射出速度、射出仰角与射程的关系,射出高度和速度一定时,射出仰角45°时,射程最远.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分别为hA、hB、hC的位置滚下(m=mB<mC,hA=hC>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探究方法,对以下问题进行判断:
(1)用来研究超载安全隐患时,我们应选择甲丙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2)用来研究超速安全隐患时,我们应选择甲乙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3)实验中让静止的小球从斜面滚下,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采用转换法,用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表示动能的大小
B.在实验器材的选择时,可以不考虑斜面的光滑程度,被撞木块的质量和软硬等因素
C.该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如分别控制小球滚下的高度、小球的质量等
D.实验过程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落下,目的是为了让小球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4.如图甲所示,用电流表测电流.

(1)若将线头M、N都接到电流表为“0.6”接线柱上,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测的是哪盏灯的电流?大小为多大?
(2)将线头M、N如何连接,才能使电流表的示数最大?若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两次电流表示数相减,可得流过哪盏灯的电流,大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1.如图甲所示,某同学在一平底圆柱形容器中装入500g水后,量得容器中水的深度为10cm.随后,该同学又用弹簧测力计提着一个密度为2.5×103kg/m3的石头浸没在水中,这时测得容器中水的深度为14cm(图乙).求:(取g=10N/kg)
(1)容器的底面积;
(2)石头的重力;
(3)石头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在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有关;
猜想二: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为此,小明选用长度和粗细分别相同,但材料不同的两根弹簧A和B,小球、木块等器材,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次数使用的弹簧被压缩后弹簧的长度/cm木块移动的距离
弹簧A5
弹簧A8
弹簧B5
弹簧B8
(1)弹簧将小球弹开的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成小球的动能.
(2)为探究猜想二,可选用实验序号②和④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若两次木块移动距离不相等,则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3)由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把弹性势能的大小转换为木块移动距离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下列实验中用到此方法的是B.
A.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B.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
C.探究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D.探究铁块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如图1所示,小水塘平静的水面上漂浮着一个乒乓球,小帆试图用扔石子激起水波的方法将乒乓球推向水塘边.她发现小石子扔进水中,激起了一圈圈水波向外扩展,而球几乎只在原处“蹦蹦跳跳”,并未随水波向外水平移动.

小帆猜想其中原因可能是:
A.小石子使水产生的振动不够强,水波太小,水对乒乓球的水平推力太小
B.兵兵球浸入水中深度过浅,水对它的水平推力太小
C.向外逐渐扩展的水波,是被石子击中的那部分水,将竖直方向的振动向外依次传播而形成,而水并未水平移动,故对乒乓球没有产生水平推力
为了验证猜想,她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①安全起见,选择一个水深较浅(膝盖以下)的水池,将质量不同的小木块、小纸船、乒乓球置于平静水面以O为圆心的同一圆上(它们浸入水的深度不同),如图2所示;
②用手替代石子,以一定的频率沿竖直方向拍打水面O点处;
③拿走纸船和木块,改变拍打水面的方向,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验证猜想A时,她用不同的力度沿竖直方向拍打水面,若发现乒乓球没有水平移动,则说明:球是否能水平移动与水波大小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2)实验方案①②是为了验证猜想B(选填序号字母),实验时,若观察到三个物体都只在原位置上下振动,小帆由此得到:“乒乓球是否水平移动与浸入深度无关.”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可靠?,原因是:没有控制三个物体的质量相同.
(3)实施方案③时,若发现除了竖直拍打外,其他拍打方向均能使乒乓球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说明当时小帆所扔的石子几乎是以竖直方向入水,要验证猜想C,再提供几个相同的兵兵球,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将几个乒乓球分别放在以O点为圆心的不同同心圆上,用手以一定频率沿竖直方向拍打水面O点处,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5.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G=100N的重物提升到高处.小明同学设计了图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当小明用图甲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拉力F拉绳时,重物的速度υ和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分别如图乙和丙所示.若重物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5×10-2m2,不计摩擦,绳对滑轮的拉力方向均可看成在竖直方向.求:
(1)在2~3s内,拉力F的功率P.
(2)在1~2s内,拉力F做的功W.
(3)该装置中动滑轮重力G
(4)在0~1s内,重物对地面的压强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是杭州白堤放风筝的场景.其中有科学道理的是(  )
A.风筝是利用空气流速越快,气压越大的原理升空的
B.风筝、氢气球、火箭三者升空的原理是各不相同的
C.风筝在空中水平舞动时,所受空气的浮力等于其自身的重力
D.放飞风筝时,要先牵着细线跑动一段距离,主要目的是让风筝获得较大的动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小明在家中找到了一根金属丝,利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对它进行了研究:

(1)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量其长度为6.15cm;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其质量为5.6g;若用排水法测出其体积为1cm3,则该金属丝的密度为5.6g/cm3
(2)小明接着测金属丝的电阻,接线时开关应处于断开(填“断开”或“闭合”)状态,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移到B(填“A”或“B”)端.图丙中C线和D线应分别接在电压表的-和3(填“-”、“3”或“15”)接线柱上.
(3)接线无误且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4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丁所示为0.28A,则该金属丝的电阻为5Ω.再测一组数据时,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变大,说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是向A(填“A”或“B”)端移动.
(4)小明又设计了一种方法来测金属丝的电阻,将金属丝和一定值电阻R0接入如图戌所示电路,当电流表A1的示数为电流表A2的示数n倍时,金属丝的电阻Rx=$\frac{1}{n}$R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