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小明面对峭壁喊一声,经过0.6s后听到回声,则峭壁离小明站立之地约有多远?(若声速v=340m/s)

分析 先求出声音传到障碍物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frac{s}{t}$的变形式计算出小明离障碍物有多远.

解答 解:
声音传播到峭壁的时间为总的时间的一半,
t=$\frac{1}{2}$×0.6s=0.3s,
由v=$\frac{s}{t}$得,小明离峭壁的距离:
s=vt=340m/s×0.3s=102m.
答:峭壁离小明站立之地有102m.

点评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确定声音从发出传到障碍物的时间(单趟用时)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1)辨别零线和火线的常用工具是测电笔.如图甲所示的开关接在零线和灯泡之间.这种连接存在的危险是:人在断开开关后更换灯泡,灯泡处仍带电,易发生触电事故.
(2)请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图乙中电灯、开关和插座(要符合用电安全原则)接入家庭电路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光由水中斜射向空气时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物理实验课上,老师在暗室中,将一束光分别射入空气、水、玻璃和不均匀的糖水中(如图),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注:粗线条表示光的传播路径),根据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所示,手用劲捏玻璃瓶,可以观察到细管内水面上升,通过推理可知玻璃瓶受压后发生了微小形变,下列图中也是通过这种转换法把微小变化放大的实验是(  )
A.
用乒乓球接触正在发生的音叉
B.
找汤匙的重心
C.
实验中用的A、B蜡烛完全相同
D.
实验中摩擦力的测量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小红做完作业后,她利用小玻璃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了一个液体温度计.如图所示,此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来工作的;制作中发现,微小的温度变化导致液柱升降不明显.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的办法:改用内径更细的玻璃管.把小玻璃瓶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待液柱稳定后,此时液柱的上表面位置,应标温度刻度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得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2)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c点上,此成像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投影仪.(举一例即可)
(3)小明依次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按(1)的要求调整好三者中心的位置.,但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原因可能是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如图所示是一款宾馆、餐馆、公共娱乐场所的感应式热风干手器.当人们张开湿手伸入干手器的下方受到感应时,干手器的出风口会吹出较急的热风,一会儿,手就变干了;这个现象表明,液体的温度和表面空气流速都会影响其蒸发的快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
(1)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中,小宇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实验时,可通过观察小磁针静止时N极(S极)的指向来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实验中,他将开关S从l换到2上时,调节变阻器的滑片P,再次观察电流表示数,此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是为了控制两次实验的电流大小相同,来研究通电螺线管磁场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是通电螺线管周围的小磁针分布情况,观察可知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2)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探究磁生电或电磁感应现象;闭合开关,让悬着的导体AB左右(选填“左右”、“上下”)运动时,电流表会发生偏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